浅谈如何创设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

ID:27965054

大小:7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_第1页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_第2页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_第3页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_第4页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创设情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创设情境黄小娟摘要:在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木目的是引起学牛的学习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积极进行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木着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原则,优化课堂问题设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牛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彰显数学课程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作者简介:黄小娟,任教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民族中学。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要求学校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而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在

2、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马克思说过:“数学教育具有创造之木型,数学是人类自由的创造物。”这句话明确了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牛的创新意识,数学教育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因此,学牛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而问题乂产牛于情境。最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就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了。下面就此谈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做法:一、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

3、发,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以激发学牛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除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外,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在AABC中,AB二AC,倘若不留神,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了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请问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学生先画出残余图形并思索着如何画出被墨水涂没的部分。各种画法出现了,有的学生是先量出∠C的度数,再以BC为一边,B点为顶点作∠B=∠C,B与C的边相交得顶点A;也有的是取BC中点D,过D点作BC的垂线,与∠C的一边相交得顶点A,这些画法的正确性要用

4、“判定定理”来判定,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所画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AABC中,若∠B=∠C,则AB二AC”。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考证明方法。问题如此创设,很快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全心地投入探索问题的答案中。二、通过研究、探索,延拓创新问题,创设情境教师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

5、兴趣,让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和创新,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的过程。如在“截一个几何体”的课堂教学拓展训练中,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探索情境:如果用平面截掉长方体的一个角,剩下的几何体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学生纷纷切起了自己的萝卜(正方体、长方体),说出了多种答案,有的同学还争了起来。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最后归纳岀完整的答案:当截面不过顶点时,有10个顶点,15条棱,7个面;当截面过一个顶点时,有9个顶点,14条棱,7个面;截面过两个顶点吋,剩下的几何体有8个顶点,13条棱,7个面;截面过三个顶点时,有7个顶点,12条棱,7个面。在这样

6、的情境下,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浓厚,合作交流的气氛活跃,并经历了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尝试解决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设探究型情境,教师应精心设计让学生探究的问题,使学生进入“愤t非”状态,诱导学生去猜测、尝试、实验、发现。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学习内容进入“愤煤”状态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教材,设计出不同的探究情境,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跳起来摘桃子”。三、通过操作实验创设情境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抽象、枯燥、难理解。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同时,我

7、们教师和学生都应有这样深切的感受:听来的记不住,看到的记不牢,只有动手做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根据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是使他们去动手操作。通过设计的实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分析等活动,把数学知识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性质”时,有的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个情境:让学生做出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的纸片(如图),每个同学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一样,把纸片对折,让两腰重合在一起,你发现什么现象?请你尽可能多地写出结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写出了如下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