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学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学

ID:27965893

大小:56.6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学_第1页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学_第2页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学_第3页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学_第4页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学摘要:本文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地方文史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实现历史教育教学的目标。关键词:地方史资料中学历史教学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历来被看做是副科的历史学科,学校不重视,学生没兴趣。这门学科似乎成了"后娘养的”,始终得不到公正的对待。笔者曾尝试在教学中适当渗透乡土历史的教育,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事半功倍之效。一、在导入中渗

2、透“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第一步。一堂历史课,头开得好,就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活跃课堂。比如上北师大版九年级《把手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革命》一课,首先我准备了一个简单教具,上课时这样导入:同学们请看,今天老师拿的这个东西谁见过,它是干什么用的?学生马上把注意力集中了起来,认真仔细地看。接着有好些学生说出了它的答案:线杆(我们的方言称法),是用来捻线的。接下来我便趁热打铁接着发问:谁见过捻线的,给咱们示范一下。于是有见过自己的爷爷和奶奶捻线的便惟妙惟肖的学做一番。然后我自然而然地将发生在英国的毛纺织行业的工业革命轻松地介绍给学

3、生: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前,纺线织布任然是手工劳动。机械的发明创造以及应用,就出现在这个时期,英国人哈格里夫斯是机械发明创造第一人。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效果非常显著。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利用良好的开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后,就要考虑该如何维持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不仅是学生求知的场所,也是陶冶情操,充分锻炼的场所。因此,在设计形式时,一方面要能足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又能给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在学习《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一课,讲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一一埃及金字塔以后,就再介绍我们家乡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先辈们居住过的箍窑及箍窑技术。据《会宁县志》记载,约2500年左右

4、,为了逃避灾荒和战乱,祖先们迁居这里。当时,没有砖瓦木料,只有遍地的荒草和厚厚的黄土层。为了遮风挡雨,只有靠悬崖挖土窑。可是由于这里的黄土质地比较松软,常常不是山体滑坡就是窑洞塌方,居住在这样的窑洞里非常危险。于是勤劳智慧的祖先们又创造出了箍窑技术:先用湿土打成土块,晒干后利用力的原理土块靠土块,中间用草泥粘连,箍成拱形窑,干了既坚固耐用,又冬暖夏凉,且几十年不会坍塌。箍窑解决了家乡几十代人的居住问题,这种箍窑技术一直流传了到八十年代后期。现在虽然人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箍窑仍然在某些地方存在。虽然和金字塔的建造技术不能比较,但从先辈的箍窑技术解决

5、了几千年来人们的居住问题来看,仍然可以说是我们地方的一大历史奇迹,我们不得不为我们祖先的聪明睿智而骄傲!再比如教学八年级(上)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讲到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插入“据《会宁县志》记载,1935年10月2日,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一部,从我们学校门前(党觇中学门口有一条通渭义岗通往宁夏西吉的便道)经过,向北行进,经周家水头、杨集到达青江驿,休整两天,补充给养后前往静宁,随主力挺进陕北。”在这里还发生了一个真实的动人的故事:70多年前,一个14岁的叫曾宪祯的孩子,是个小红军,他从江西兴国来到甘肃会宁。他当时参加的是红

6、一方面军,被编在三军团第六师十六团三营三连,先后当过勤务兵、号兵、卫生员。他所在的部队纵队1936年10月从通渭县城出发分别北进到达通渭县的寺子川、义岗川和会宁县党家觇乡的梁家河(我们学校驻地附近)一带时,遇到国民党民团董本斋部阻击,红军将其击溃后迅速越过西兰公路进到会宁县东南部的党家觇、侯家川、杨崖集一带村庄宿营。当时,党中央、中革军委机关从党家觇的梁家河转移到会宁太平店乡的宋家庄一带宿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支队司令部和二纵队一部由杨崖集乡的陇西川经罐子峡进驻静宁、会宁两地交界的界石铺。在一次战斗中,曾宪祯腿部受伤,由于当时药品奇缺,未能及时治疗,致使腿伤溃烂化

7、脓。他挣扎着向一个村子的方向爬行,陇西川梁锦云家的大门被曾宪祯敲响。梁家夫妇赶紧从门里跑岀来,扶起曾宪祯进到屋里。他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梁夫人赶紧给他端水,给他换掉衣服,把那顶红军帽被藏在了衣柜里。第二天,梁锦云就告诉村里人说,他收留了一位要饭的孩子,给自己做干孙子。他们请来当地的名医郑斌发给曾宪祯看伤、敷药,每天用艾叶、薄荷煎水清洗伤口。起初的日子,梁老夫人看曾宪祯手上有伤,端碗都困难,就亲自给他喂吃喂喝。半年时间过去了,这个顽强的小红军活了下来。这就是发生在离我们学校不远的陇西川的故事。这就把中国大历史和我们地方的“小历史”恰当结合起来,有滋有味地传授给学生。三

8、、在活动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