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例晕针患者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17例晕针患者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ID:27974592

大小:60.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17例晕针患者的原因及护理对策_第1页
17例晕针患者的原因及护理对策_第2页
17例晕针患者的原因及护理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17例晕针患者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7例晕针患者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张群儿章先锋章可谓(浙江省富阳市中医医院浙江富阳311400)【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308-01晕针多由于针刺等外界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反射,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引起暂时性或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厥[1]。临床表现为初感疲倦、头晕,继之恶心、大汗淋漓、面色苍白,重者意识丧失、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我院2013年6月-12月健康人群体检抽血共发生17例晕针患者,现报告如下。

2、1临床资料2013年健康体检抽血人数共8009例,男性4336例,女性3673例,平均年龄50岁。晕针17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7岁;均空腹,坐位或站位抽血,进针后感头晕、胸闷、心慌、面色苍白、恶心、大汗。经平卧、吸氧,休息后缓解。2晕针的相关因素分析2.1心理因素静脉采血发生晕针的主要因素。由于患者害怕见血见针,心理恐惧。情绪紧张,使迷走神经兴奋亢进。内脏血管扩张,引起心律缓慢。心脏收缩无力,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导致血管性晕厥。年轻女性及青壮年疼痛反应较强烈,肌体和精神压力超过心理承受能力时,

3、是最易出现晕针的人群。2.2机体状态当空腹、饥饿、腹泻、身体虚弱时,外界刺激对消化系统影响非常明显,可使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蠕动加剧,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脑血流量下降造成晕厥。2.3体位坐.位或站位抽血时,下肢肌肉及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于下肢,冋心血量少,心输出量少,收缩压下降,因而影响了脑部供血,使晕针发生率大于平卧位。2.4其他因素①时间因素:排队等待吋间较长。由于集体采血,安排的吋间比较紧张,不能在短吋间内完成,心理焦虑,看到同伴采血吋的痛苦表情,甚至听到大喊大叫会更加紧张,

4、导致迷走神经兴奋,内脏血管扩张,大脑供血不足突然晕倒。②抽血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人员嘈杂等环境因素;③带钩针具或者型号不适的针头等物理因素;④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等都会使抽血情绪受到影响,容易发生晕针。3晕针的护理对策患者发生晕针反应,应立即停止抽血,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部位。将患者扶到空气流通的地方,采用15°〜30°头高脚低平卧位吸氧;解开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安慰患者放松情绪,可口服温开水或糖水,适当保暖;按压人中穴与合谷穴;严重者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

5、2】;通知医生,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本组2例患者经上述处理,仍面色苍白,意识模糊、血压<90/60mmHg,给予保暖,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抗休克治疗。留院观察24h后痊愈出院,经随访无不良后果。4讨论晕针为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与短暂性脑部供血不足有关,2〜4h可自行恢复。我们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以下有效的预防措施:1、抽血前做好必要的解释和安慰,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患者情绪放松;2、穿刺操作熟练正确,动作轻柔,减少反复穿刺,使减轻疼痛刺激;3、敏感的患者应取侧卧位,适当分散患者的注意力;4、冬季要保持室温在25°C以上,

6、科室内整洁,空气流畅;5、老年人或有慢性病的患者,应警惕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6、排好吋间,一般不让采血者等待时间超过20分钟;7、提高护士素质,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是保证护理质量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参考文献[1]李大年.现代神经内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1-143.[2】赵亚君,李淑坤.学生集体采血晕针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学(医学专业),2012,11(31):35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