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探伤方法和应用和rt工艺设计的编制和优化

rt探伤方法和应用和rt工艺设计的编制和优化

ID:27982599

大小:4.64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2-07

rt探伤方法和应用和rt工艺设计的编制和优化_第1页
rt探伤方法和应用和rt工艺设计的编制和优化_第2页
rt探伤方法和应用和rt工艺设计的编制和优化_第3页
rt探伤方法和应用和rt工艺设计的编制和优化_第4页
rt探伤方法和应用和rt工艺设计的编制和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rt探伤方法和应用和rt工艺设计的编制和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整理版RT探伤方法与应用RT探伤方法与应用讲什么,举一个例子:一台容器,如右图:材质为16MnR,规格为φ2000mm×12mm,要求对壳体A、B类焊接接头和B8(Φ530×14)接管对接缝透照。应该怎么做?这就是探伤方法与应用了,即探伤工艺。工艺就是要确定4个方面:透照方式选择、射线能量选择、焦距选择、曝光量选择。1透照方式的选择1.1透照方式的选择原则:依据工件的结构和技术条件的要求,优先选用单壁透照方法;在单壁透照方法不能实施时才允许采用双壁透照方法;双壁双影法一般只用于直径在100mm以下的小径管的环焊缝透照。1.2透照方式的分类:直缝透

2、照:单壁、双壁;环缝单壁透照:外透、中心透照、偏心内透(FR);环缝双壁透照:双壁单影(倾斜、垂直)、双壁双影(倾斜、垂直)。2一次透照长度的计算(最少透照次数计算)2.1几个概念:一次透照长度——焊缝射线照相一次透照的有效检验长度(一般指源侧的长度),L3表示。受两个因素的限制,一个是射线的有效照射场的范围,一次透照长度不可能大于有效照射场的尺寸;另一个是透照厚度比(标准规定)限制了一次透照长度的大小。一次透照长度对照相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产生影响。(双壁双影的L3一般不计算,一次透照有效检出范围由其他因素决定,如宽容度。)搭接长度——一张底片与相

3、邻底片重叠部分的长度,ΔL表示。有效评定长度——一次透照检验长度在底片上的投影长度,Leff表示。实际透照时,如果搭接标记放在射源侧,则底片上搭接标记之间长度即为有效评定长度。如搭接标记放在胶片侧,则底片上搭接标记以外还附加△L长度才是有效评定范围(如纵缝双壁透照时)(上述说法不包括环缝偏心F>R)。三者关系:Leff=L3+△L。△L=2×L2(L3/2)/L1=L2L3/L12.2直缝透照L3的计算:L3=2L1tanθ,其中θ=cos-1(1/K),L1—射源到工件表面的距离。θ—横向裂纹检出角。K—透照厚度比,T’/T。2.2环缝单壁外透L3的计算(

4、最少曝光次数):L3=πDO/N,其中N=180/α,最少曝光次数;学习参考好帮手WORD格式整理版α=θ-η,η=sin-1[DOsinθ/(DO+2L1)]。θ=cos-1{[1+(K2-1)T/DO]/K}(据ΔOAC),(偏心内透F>R与同),α——与AB/2对应的圆心角;θ——有效最大失真角;η——有效半辐射角;K——透照厚度比;T——工件厚度;Do——容器外径。源在外单壁透照对接环形焊接接头,透照厚度比K=1.1时的透照次数.Di=1800,T=30,K=1.1,F=600。(mm)T/Do=30/1860=0.016;Do/f=Do/(600-

5、30)=3.26;N=19次。环缝外透法中的几何参数变化特点:①当透照距离L1减小时,若透照长度L3不变,则K值、θ角增大;若K值、θ角不变,则一次透照长度L3缩短,最少透照次数增加。②当透照距离L1增大时,情况相反,当L1趋向无穷大时,透照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即与壁厚度无关(?),其极限等于影像最大失真角θ的2倍(而θ与T总是有关的)。若当Do>>T时,θ≈cos-1K-1;当K=1.1时,θ=24.62°,则环缝至少应摄片8张,用数式表示即:N=180/α=180/θ=180/24.62=7.31。2.3环缝中心透照L3的计算(最少曝光次数):这种透照布置

6、透照厚度K=1,横向裂纹检出角θ≈0o,一次透照长度L3=整条环缝长度。最少曝光次数为1次。2.4环缝偏心内透照(F

7、θ学习参考好帮手WORD格式整理版角不变,则一次透照长度L3缩短,最少曝光次数增加。②当透照焦距增大时,情况相反,当焦距趋向圆心时,透照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即与壁厚度无关,其极限透照厚度比K=1,横向裂纹检出角θ≈0o,一次透照长度L3=整条环缝长度。最少曝光次数为1次。2.5环缝偏心内透照(F>R)L3的计算(最少曝光次数):L3=πDi/N,其中N=180/α,最少曝光次数;α=η+θ,η=sin-1[DOsinθ/(2F-DO)]。θ=cos-1{[1+(K2-1)T/DO]/K},α——与AB/2对应的圆心角;θ——有效最大失真角;η——有效半辐射角;

8、K——透照厚度比;T——工件厚度;Do——容器外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