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班语文试题

初中毕业班语文试题

ID:28007072

大小:7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7

初中毕业班语文试题_第1页
初中毕业班语文试题_第2页
初中毕业班语文试题_第3页
初中毕业班语文试题_第4页
初中毕业班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班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四语文月考试题(吋间:2015.11.4)一、积累与运用(每题2分,共1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雾霾(m6i)峙嵘(r6ng)恃才放旷(kudng)參參•B.星宿(xiu)媲美(pi)遍稽群籍(jl)參•C.慰藉(ji6)猝然(cu)迷惘(mfing)D.槛褛(lfi)黝黑(y6u)鱗次栉比(zhi)參參•2.下列词语字形错误的一项()八.驽钝契机留滞蓬蒿B.涟漪荇藻聒噪敦厚C.通霄达旦提心掉胆折中是非D.癖性桑梓恻隐明信片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八.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学校是一个天然庇护所,它既安抚学生、传递温暖,eeee

2、也护佑公众、凝聚人心。B.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蠢C.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攀ee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D.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W的变化,但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癱••參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记者走进潍坊高密,参观莫言家乡,采访莫言亲人。B.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之一。C.“五月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品牌节目,已经臝得了良好的口碑,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3、。A.普及灾害教育,就要真正将灾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之中,以强化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成对火难的能力。1.标点符号使用用误的一项是()A.实践,要靠理论来指导;理论,要靠实践来证明。B.“……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怯怯地问。C.虽是冬季,但这里牡丹、月季、茶花……等应有尽有。D.—个光秃秃的地方有一块石碣,指明是“孔子小天下处”。2.加点文言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没死以闻(禀告)。B.黑质而白章(质地,指蛇的身体)C.汗(出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D.向(从前)吾不为斯役。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丙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4、《触龙说赵太后》选自此书。B.《捕蛇者说》作者是唐代代文学家柳宗元。C.《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英国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木文的主题是谴责残忍和仇恨,赞颂友谊和仁爱。D.《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作者是宋代作家袁枚。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①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②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③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④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

5、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A.①④②③B.③①④②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二、诗词积累。(共7分)1.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7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o(2),禅房花木深。(3)王维《观猎》中,描写放鹰纵马壮观场面的诗句是,O(4)黄梅吋节家家雨,。(5),各领风骚数百年。(6),天地一沙鸥。三、课内外文言文积累和阅读。(22分)(―)课内积累(12分)2.解释加点词语。(每小题1分,共6分)(1)至而自谢(2)则久己病矣(3)质于齐(4)而乡邻之生日蹙(5)少时知岁月为可惜也(6)子孙弃者无论焉•••3.翻译句子。(每句2分,共6分)(1)老臣窃以为媪之

6、爱燕后,贤于长安君。(2)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3)孰知赋敛之毒脊甚是蛇者乎?(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文段一:临皋闲题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番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②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③及助役钱④尔。番文段二: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⑤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番尚在木末⑥,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生,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歌。注释:①临皋亭:在黄州。

7、此文写于苏轼被貶黄州期间。②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③两税:夏秋两税。④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兔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兔于服役而支付的钱。⑤惠州:今属广东,苏轼曾貶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⑥木末:树梢。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每题1分,共4分)(1)与此孰胜(2)虽兵阵相接(3)饮食沐浴皆取焉(4)余尝寓居惠州2.下列加点的“若”与“若人悟此”中的“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若毒之乎B.若业为吾所有C.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D.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