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年级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中年级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ID:28014002

大小:48.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培养中年级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_第1页
培养中年级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_第2页
培养中年级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_第3页
培养中年级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_第4页
培养中年级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养中年级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中年级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小学中年级阶段是孩子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时期。这时候的学生不可能具备很多知识,必然缺乏抽象思维。在认识事物方面就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屮,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具体形象思维进行教学,我们要把握好运用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度,长期停留在形象思维,则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直截了当的进行抽象思维,又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势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畸形发展,只有很好地把握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度,才能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很好的过渡到抽象思维,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提供保障。从数学学科的特点来看,最终还是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抽象思维能

2、力,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任重道远,培养中年级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正当时。把握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研究表明,青少年的思维发展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①直观行动思维。这是婴儿期(1岁以后)的思维特点。这一阶段婴儿只能概括事物的一些外部特征。②具体形象思维。幼儿期的思维特点,一般从3岁延续到小学低年级。这阶段儿童能进行一些初步概括,但概括出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形式的。③抽象逻辑思维。它是以抽象概念为基础的思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形式逻辑思维,简称逻辑思维,一般说,10岁至11岁是过渡到逻辑思维的关键年龄。这时学生的概括能力有了较显著变化。第二阶段为辩证逻辑思维,简称辩证

3、思维。据心理学家研宂,9岁至11岁学生的辩证思维才开始萌芽。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正好处在有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一定要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思维特点,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笔者结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的内容,谈一谈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的内容是“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这部分内容教材通过例1使学生列出算式“20X3=”,然后重点在引导学生探索“20X3=”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计算方法时,教材还提供了这样一幅图:并且在图的下方提供了这样三种思考方法:①20+20+20=60;②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4、;③2X3=6,20X3=60。仔细分析这三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其实它们是逐步递进提升的。我们说第一种思考方法是从乘法的含义想起的,20X3表示3个20相加,所以就是20+20+20=60;而第三种方法2X3=6,20X3=60,有点类似于在找规律,因为2X3=6,所以当乘数2后面添上一个0后,结果6的后面也要添上一个0,这种思维方法不太适合一开始学习的学生。只有当第二种方法掌握到位,学生理解算理之后再来学习第三种方法。如果一开始便学习这种方法,即便学生学会用这种方法计算,那也是机械式的模仿。因此,笔者重点谈谈第二种算法的教学,这种算法最符合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这时候的学

5、生刚从低年级过渡到中年级,是刚从具体形象思维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逻辑思维处在萌芽状态。下面具体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来探索学习这种计算方法。例如:同学们,第一箱的20根玉米用20根小棒来表示,20根小棒把它每10根捆成一捆,一共2捆,那第二箱玉米怎么表示呢?第三箱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加深问题: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并得出可以先用2X3=6(捆),这里有2捆,这里有2捆,这里有2捆,我们可以求出什么呢?然后,教师提问:6捆,每捆10根,所以是……。最后组织学生把思考方法完整地说一遍,g卩:20根可以看成2捆,2捆乘3得到6捆,6捆就是60根。当学生熟练地说出这种思考方

6、法以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刚才出示的小棒图,并得出2捆就是2个十,所以“2捆乘3得到6捆,6捆就是60根”,也可以这样来说:“2个十乘3得到6个十,6个十就是60。”从具体的2捆小棒逐步过渡到2个十,这样的学习过程,符合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接下来的计算才能真正以形象为基础,通过想象逐步过渡到抽象。当出现像教材巾试一试的200X3=时,学生就能把200想象成是2捆小棒,每捆100根,所以计算时仍旧可以这样想:2捆乘3得到6捆,6捆就是600根,也就是2个百乘3得到6个百,6个百就是600。当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再来探索教材的第三种计算方法,这时候才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因

7、为学生有了之前较为形象的一捆捆的小棒做支撑,学生也就不难理解求20X3只要先算2X3,再得数后面加一个0就行了。看似简单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其实这里谢蕴含着极为深刻的道理,教师的教学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否则,如果教学时一开始就赤裸裸的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问题:先把20的0不看,2X3=6,再添上不看的0得60,学生很可能沦为解题机器。发展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继续以刚才的第一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为例子,教材中例2是这样的:西瓜每箱48元,哈密瓜每箱62元,张大叔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