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内科优质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诊内科优质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ID:28021959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急诊内科优质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_第1页
急诊内科优质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_第2页
急诊内科优质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_第3页
急诊内科优质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急诊内科优质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诊内科优质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观曲研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内科优质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98例急诊科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无缝隙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干预,无缝隙组实施急诊内科优质无缝隙护理。比较M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无缝隙组护理满意度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1.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无缝隙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缝隙组治疗配合行为评分高

2、于对照组、护士平均工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优质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肯定,可改善患者精神情绪状态,提高治疗配合行为和护理质量,减轻护士工作量,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应用。关键词:急诊内科;优质无缝隙护理;应用效果;急诊内科中患者病情危重,病种复杂,护理工作相对繁重。若护理不当,容易耽误患者的救治工作,iL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正常治疗,因此,需给予患者合理、优质的护理服务。无缝隙护理是通过强调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良好交接班等,确保患者得到连续护理,保障患者安全U1。本研允分析了急诊内科优质无缝隙护理的应用效果,

3、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98例急诊内科患荠,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无缝隙组,各49例。无缝隙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2广74岁,平均年龄(36.84±12.39)岁。对照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36.13±12.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干预,无缝隙组实施急诊内科优质无缝隙护理,具体如下。1.2.1完善医院制度不断完善医院急诊内科护理管理制度,并成立急诊内科优质无缝隙护理小组。根据组员的职称、护理经验、学历等进行分组,确保每一

4、组配备高资历、中等资历和低资历护士。合理分配每组护理成员的仔务,使其明确自身责任,并选择一名组长,对优质无缝隙护理小组成员工作进行管理和监控。护士长为总负责人,负责对各个小组组员的培训和工作的总结,并及时对急诊内科紧急事件进行处理。1.2.2无缝隙排班护士长协助做好排班工作,合理科学安排护士班次。排班需根据护士的年资高低进行配备,避免同一班次均是低年资护士。另外,还可根据床位比例合理排班,做好交接工作,避免早退和迟到,并就此制定严格的考核,提高护士的积极性。1.2.3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温馨、整洁、舒适、卫生的就医环境,以消除其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急诊内科救治。1.2.4心理护理多数急诊

5、内科患者和家属可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甚至可因病情危重而出现情绪失控,需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安抚患者和家属情绪状态,并实时告知患者和家属抢救工作进展,使其放心。同时协助患者家属完成费用缴纳等事宜。1.2.5无缝隙抢救先治疗再付费,为急诊内科开通绿色通道,先抢救之后再挂号,若无家属陪同可由护士代办理。接诊后立刻联系医生开展救护,为患者生命抢救赢得宝贵时间。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治疗配合行为(满分设定100分,分值越高则配合行为越高)、护士平均工作时间、护理质量评分(满分设定100分

6、,分值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以及干预前后患者精神情绪状态评分(采用SAS评分、SDS评分进行评价,分值越高则精神情绪状态越差[2])。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士s)表示,釆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釆用x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对照组非常满意20例,比较满意有20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为81.63%;无缝隙组非常满意30例,比较满意有18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7.96%。无缝隙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干预前后

7、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干预前,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73.47±2.45)、(72.16±5.13)分,无缝隙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73.24±2.15)、(72.03±5.9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无缝隙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21.35±0.43)、(32.18±0.7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2.47±0.61)、(53.13±0.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