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ID:28022033

大小:61.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浅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浅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浅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浅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王吉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人民医院748400)【摘要】院内感染事件时有发牛,近期国内有报道出现超级细菌,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管理工作任重道远。以往医院院感监督管理只停留在表面检查,为此要开始积极开展医院消毒隔离监督监测,将面上检查深入至实质监测,以达到全面、有效监管,将院感监督管理工作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以真正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文章首先探讨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大消毒供应设施投入、健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科学布局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和加强消毒供应人员防护意识。【关键

2、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071-02最新统计显示,美国医院感染率约为5%,而我国的医院感染率却明显高于上述国家[1]。当前我国医院感染始终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也是医院管理中的一大难题。而器械感染又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医院感染事件的不断发牛,该问题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2]。特别是一些复杂的仪器需要插入体内,多数是难于消毒和灭菌的,导致了严格后果。2009年4月,国家卫牛部专门出台关于消毒供应中心的三个强制性标准,给所有医院的消毒供应工作提出

3、了更高要求。文章具体探讨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报告如下。1、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存在的问题1.1知识缺乏:经调查,临床医务人员多数不清楚在使用无菌包前应检查包外化学指示标签、包内指示卡是否变色合格,应如何进行判断,器械质量如何鉴定;更不知道放置包外、包内指示物的目的;甚至曾提出灭菌包放置包内指示卡即影响操作又影响环境,由于知识缺乏可能造成灭菌不合格物品给患者使用,引发感染事件。1.2消毒供应中心设备装备不足:在我国,在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设备装备方面,除少部分大城市大医院配备较为全面先进之外,大部分医院设备装备配置仍然不全面,且陈I口老化问题严重。如冋收

4、污染物品、器材的搬运,在国外的医院中多采用现代化机械搬运设备,洗涤清洗也多采用高效的全自动清洗机设备和超声波清洗机代替人工清洗,而我国多数医院搬运清洗工作仍然依靠人工操作,质量和效率自然落后于国外。1.3物品、器械处置流程不熟悉:目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分为集中管理型模式和分散型管理模式,集中管理模式物品、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置;分散型管理模式消毒供应中心只负责部分物品灭菌处理,这类模式下物品、器械多由科室自行清洗、干燥、包装后送到消毒供应中心灭菌。由于处置流程不熟悉,未按照流程进行清洗、干燥、包装不符合要求等因素影响灭菌质量。同时还有部分使用小型压力灭菌器,任何一

5、个细小环节疏忽都可能引起灭菌失败,导致灭菌物品不合格。2、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措施2.1加大消毒供应设施投入:对于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并不是一项短期的工作,而是长期、细致的工作。各医疗单位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消毒业务培训,完善消毒设施,强化环境清洁和洗手的规范化操作,严格做好灭菌物品的规范化运送、保存和正确使用,确保消毒工作质量。有条件的医院则应该改善建筑布局及工作流程以符合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要求。2.2健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院感管理三级网络组织,定期组织感控医师与感控护士的学习培训。增强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工作。2.2.1压力蒸汽灭菌

6、监测: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每日灭菌之前必须空锅做B-D试验,进行工艺监测,详细记录时间、温度、压力,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月1次,每项检测必须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后方可进入临床使用。2.2.2环氧灭菌监测:每个灭菌物品包因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示;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是否达到灭菌要求。每锅采用枯芽杆菌黑色变种芽砲菌片作为生物监测,结果呈阴性。2.2.3脉动真空灭菌监测: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灭菌时将放置菌片的标准包分别置于灭菌器上、中、下中间,灭菌后放56°C恒温下培养48h

7、,结果成阴性。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日晨做B・D试验,试验图纸由黄色变为黑色,B-D灭菌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2.2.4空气、操作台表面、工作人员手等细菌培养:每月常规1次,做到检查包装区、灭菌物品存放区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菌落总数&Ie;5cfu/cm2o2.2.5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对紫外线灯管进行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字的日常监测。新灯管使用前也要进行强度监测,30〜40W新的灯管强度不得低于110uW/cm2;使用中的灯管每半年进行1次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要求照射强度t>70uW/c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