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消费新模式

构建消费新模式

ID:28022722

大小:8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7

构建消费新模式_第1页
构建消费新模式_第2页
构建消费新模式_第3页
构建消费新模式_第4页
构建消费新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消费新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建消费新模式这里所说的消费,仅是指个人生活资料。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海南时指出:“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消费,无疑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因为人人都要消费,年年都要消费。凡有人群的地方,概不例外。而长期来,我国由于受”左“的思想干扰,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谈生产的多,谈消费的少,甚至只能谈生产,不能谈消费,致使在消费领域积累的问题甚多。它既影响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更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抓住人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就有必要对我国自1

2、949年以来的消费情况作一剖析,在扬长避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既能调动人民发展生产最大积极性、又能使人民得到最大实惠的消费新模式。一、消费一一是个长期被遗忘的问题1.先生产、后生活,变成了生产就是一切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是社会生产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只有这四个环节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社会生产再生产冰能顺利进行。可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把这一关系扭曲了。甚至用“先生产、后生活”来压制消费。“先生产、后消费”,本意是说生产是起点,只有先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人们才有条件消费。但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消费。而在一段很长时期内,例如

3、在上世纪60-70年代前后,变成了生产就是一切,消费是无足轻重的,甚至被遗忘在角落里。如若不信,请看事实:从1949到1980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由466亿元,增加到6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增长15.1倍,平均每年增长9.4%。而反映城乡人民生活的、全国人均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76元提高到1980年227元,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不到1倍。(那时主要是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很少,可以忽略不计)。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15倍多,而人民生活增长不到1倍,可见消费被遗忘的程度。1.政冶要挂帅。讲“消费”就是不突出政冶

4、在上世纪,改革开放前,左倾思想严重泛滥时,突出政治是又一表现。万事需耍讲政治,时时处处要突出政冶,如有谁耍讲一下消费,那就会批之为不突出政治,资产阶级思想作祟。由此那时形成了一种风气,生产就是为政治,一切都为政治而生产。特别是1956年后,不断地搞政治斗??和政治运动。不说“整风反右”,三年“大跃进”,整风整社、“四清运动”等。仅在1967、1968两年的文革动乱吋期,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就超过1000亿元。十年屮,国民收入合计损失人民币达5000亿元。政治搞得轰轰烈烈,消费就变得冷冷清清了。这从工人、农民的收入中可见一斑。据

5、统计,从1957到1977年的二十年中,没有一次全面提升工资,只有1959年、1963年和1971年进行了个别行业和企业的升级工作,升级妞很小,完全是象征性的。如1959年升级面只有2%。这就遏制了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此后,职工的工资不仅停滞不前,而且还出现了两次下降情况:第一次是第4.五年计划时期,平均每年下降1.5%;第二次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平均每年下降0.5%。1978年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只比1957年增加7元。再看全国农民的收入如何?从其消费水平,可见一斑。按当年价格计算,每个农民的消费:195

6、2年为62元,1978年为132元,二十多年只增长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1952年为100,到1978年为157.5,实际仅增长0.5倍稍多一点。1.备战高于一切,那有“消费”的地位在上世纪60-70年代之际,备战叫得最响,一切都要围着战备转。战备虽然也是政治,但是另一种政治。必要的战备是需要的,夸大的战备是有害的,害什么?害人民的生活。战备需要花钱,而在一定时期内的钱是有限的,战备用多了,用于人民生活就少了。在战备屮,最典型、也是最突出的就是“三线”建设。所谓”三线建设”,就是准备打仗,把大量工厂迁移到西南部的深山老林,并

7、且根据“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一面建厂,开路……花钱;一面将原有大批厂房、设备废弃,丢钱。“三线”建设工程,从1965年开始,持续到70年代末期,历时三个五年计划,投资高达2050亿元。那时的2050亿元,相当于现在的好几万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当然就没有消费的地位了。1957年,全国消费基金702亿元,用于备战费用相当于三年的消费基金;1978年消费基金1888亿元,用于备战费用相当于一年多的消费基金。试想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钱用于消费呢?二、消费一一亟需予以正名1.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消费亟需正名,还它本来面目。马克

8、思,恩格斯在《经济学手稿:导言》和《资本论》等著作中,对“生产”与“消费”有其极其丰富的论述,他们既重视生产、也重视消费,认为生产和消费有同一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发点与归宿,有生产xT有消费,但生产的B的是为了消费,否则生产就毫无意义;二是互为媒介,生产表现为消费手段,消费表现为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