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和合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ID:28029715

大小:7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7

和合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_第1页
和合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_第2页
和合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_第3页
和合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_第4页
和合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合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括苏思想宗旨的概念。和合思想是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提出的,是中华文化所独有的。和合思想延续到当代,综合各位思想家的观点,主要在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个人身心统一等方面创造和发扬“和合”文化的精神。在人与自然方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强调人与社会保持协调统一;在身与心关系上,强调人身心的一致性。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我国一些学者把对和合思想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如80年代著名学者张立文教授首先提出了“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和合学五大原理。北京大学张岱年和季羡林教授

2、都非常重视中国和合文化内容的研究,对屮国和合思想进行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此外,国内一些学者纷纷加入到和合思想的研究队伍屮來,为弘扬屮国和合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出现了一大批研究和合文化的学者和论著。和合思想在国外文化思想中也有较长的历史传承,诸如古希腊时期有关和谐的思想理论、亚当斯密的人与自然和谐理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及现代西方哲学中都有关于和谐思想的阐述。早在十七世纪屮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到欧洲大陆的时候,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一些学术领域学者就对屮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中的人际交往的伦理学说给予了高

3、度肯定和赞赏。随着丙方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因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而造成了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人际关系的紧张,引发了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保持着较平衡的发展。对比屮西方出现的这种变化,国外许多著名的学者再次推崇中国和合文化精神,更是多次阐述中国文化在人类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如曰本的教育把中国儒学仁、义、礼、智、信等作为最重要的美德;新加坡提出的“东方价值观”,其核心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在很多国家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史上,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思想文化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

4、,儒家思想的发展道路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曲折,但其强大的生命力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儒家思想己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它所描述的关于做人、处事、立国、兴邦的名言警句早已经深入人心,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耍影响。当我们回首历史,应该能够发现,孔子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而儒家思想的发展,也依然一代又一代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它不仅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使得人类精神文化更进一步优化,让人类的社会与社会之间更加密切,使得W与国之间更安稳地合作与发展,促使世界的和平,因此,儒家思想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积极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5、发展,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古今文化、中西文化冲突和碰撩的深水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和创造着令人振奋的一个个奇迹。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但社会精神文化、法制道德水平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步伐,很难抵挡外来不良思想和文化的的侵袭,西方的多元文化势必对我国某些相对滞后的思想文化形成冲击。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思想意识和人生观等方面己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这给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挖掘和发扬传统文化中优秀思想,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既符合高等学校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要

6、求,同时又体现/屮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和时代性。和合思想是屮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力量。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把和合思想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这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将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如何让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在当代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屮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出发点,尝试通过对和合思想基本内涵的分析,找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屮仍然存在的误区,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提出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和合思想的对策和方法。这对现阶段研究和合思想对当代大学

7、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实现构建和谐校园A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实践意义。、和合思想的理论源流、基本内涵及历史影响(一)和合思想的理论源流“和合”词语最早见于《国语•郑语》,“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国语•郑语》卷十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论语•学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孟子•公孙丑》下[M].上海:上海古籍岀版社,1987。《二十二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易经》[M].北京:人K文学出版社,2002,《淮南子》[M].上海:上海古籍岀版社,1989。”后来诸子百家均对其有论

8、述。《论语•学而》中记载“礼之用,和为贵2”。儒家思想重和”尚‘中”,《礼记•屮庸》中“喜怒哀乐直未发,谓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