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实践者的道路

书法实践者的道路

ID:28030910

大小:81.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7

书法实践者的道路_第1页
书法实践者的道路_第2页
书法实践者的道路_第3页
书法实践者的道路_第4页
书法实践者的道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法实践者的道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书法实践者的道路朱以撒:1953年生于福建泉州,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搏士生导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屮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朱以撒书唐诗小楷》《书法创作论》《屮国历代行草书讲评》《书法审美表现论》《中国书法名作100讲》《古典幽梦》《俯伸之间》《纸上思量》等,合著10余部。邓石如一直是人们研究清代书法不可绕过的人物之一。论述一个书法家的成就,通常要联系到一个人的社会背景、地位及关系。因为从个体性文艺原理出发,社会关系是个体实践关系的社会形式,个体无论如何也跳不出社会,个体实践关系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社会关系的整合。这使我们回首

2、书法史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一一书法家都是一些冇着社会地位的人士,他们有比平常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更优越的学习修练的条件、更易于成名成家的渠道,这些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助益,使一个书法家易于被肯定、认同,声名推向更大的空间,成为彪炳史册的人物,这几乎是惯常的事实。邓石如却不在此列。一个在野的书家,一生布衣而无仕途的经历,他能成为书法史上的人物,也是很鲜有的例子。只能从审美这个角度出发。每一个艺术追求者都有自己的审美方向,这个方向在长期的坚持下,在学习创作过程中,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就形成了一种个人的审美情怀。一方面,书法家要从自己的主观条件出发,在现实中选择与个人特点

3、相适应的书风来进行加工;另一方面,他的主观意向乂必须通过和客观对象的强化和巩固,继而化为个人的书法特点,为世人所识。在邓石如身上,有一种很明显的艺术审美癖性,突出地表现为追求的目的很一致,尽管不断有推移,却都执着于古厚、质朴、大气、尚力这些审美范畴。它突出地表现了邓石如在学习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实践活动。从邓石如的学术活动中,可以开列出一长申碑版,从这些碑版上看到他追求的美学特征。邓石如效法过李斯、李阳冰、《天发神懺》《三公山》《开母石阙》《之罘》《石鼓》《敦煌太守》《国山》《城隍》《三坟》以及三代钟鼎、秦汉瓦当碑额、六朝镜铭、钱币文字。这些古人碑版都散发着古朴厚重的气息或

4、刚健坚硬的韵致。取法的定位,是书法家的审美理想关键的一步。可以看出邓石如并没有取法晋人一路的清秀飘逸书风。这一类风格并非没有审美价值,它的美感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具体到一个书法家,取舍的心态就显得十分明显。从邓石如的学书经历來看,对这一类古风十足的碑版的选择是原发性的。是一个人我行我素,倚仗个人的情性进行艺术追求,显示出强烈的主动性。这种持守的实践活动的长期积累,形成了邓石如最深刻的需要,即创造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有针对性地追求那些永恒的因素。从众多书法家的学习过程来看。如果展开,是一幅差异甚远的画图,有的是寻寻觅觅、移步换景的追求,有的是频繁更替、浅尝辄止的追求,有的则

5、止于一碑一帖的追求,有的随书风潮流而动,成为趋时贵书的典型。每一种寻求方式都有个人的理解在内,正是许多不同的个体实践关系的总结,构成了社会实践关系的向前发展,不断被调整、取舍、浮沉、隐显。在一个走向帖学不振的书学时代,邓石如一直大量地取法秦汉,在碑学上锐意深入,以至于达到常人难以进入的深度。生长于穷乡僻壤,加上布衣一生,邓石如的学习思想肯定与仕途中人有很大的差异,更多地无所顾忌,更多地从自我感受出发,在感知对象、贮存信息、定向选择、判断理解上更多地不被牵绊,也就使创作活动有了赖以产生、发展的内在机制。梁?t初见邓石如的印及小篆,有一个认识是“此子未谙古法”,亦有认为其“

6、不合六书”。从审美心理结构来说,未谙古法和不合六书都是不及法度的一个标志,是不符合艺术共同持守的法则的。这里的原因有两个,首先是邓石如的出身寒微,得不到良好的教育,长期地独立临写,缺乏参照和比较,因此市美心理结构缺乏充实、改善、重构的条件。这的确是邓石如所在的社会阶层的一个缺陷,所以是一种个人唯意志的学习过程,只是个人对自我的肯定和印证。其次是这种地位身份也造成了邓石如审美心理建构的自觉,在审美屮一以贯之,明确的指句性、目的性,充分地发挥个人的积极性。秦汉碑刻这些客观对象经过自身审美实践的内化,不管内化得合乎法则与否,毕竞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积极表现。人的活动特征有两个。一

7、是外部活动。二是内部活动。邓石如的外部活动是被局限的,32岁前也未见其有拜师学艺的记录,一直处于自学阶段,也就使其内部活动尤其主动、积极,依照个人对古法的理解来进行,是否合审美目的性,是从自我出发而认识的。包世臣认为邓石如“少产僻乡,鲜所闻见”,为外在条件所限,g然有不利之处,尤其是不可能有一个良好的审美环境。那么,从艺术实践中来认识、复观自己,确认自己的木质力量,这是邓石如自身所能做到的。在这一阶段,邓石如所用之功主要是技巧上的锤炼,手上功夫逐步加深,使秦汉书风的厚实、质朴、坚韧打烙在笔端。环境系统因素的不可忽视,在于一个书法家需要寻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