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中色散补偿技术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中色散补偿技术

ID:28032220

大小:26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7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中色散补偿技术_第1页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中色散补偿技术_第2页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中色散补偿技术_第3页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中色散补偿技术_第4页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中色散补偿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中色散补偿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技术蒋玉兰(浙江华达集团富阳,311400)【摘要】本文叙述了光通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色散,以及G65光纤通信系统的色散补偿技术。文章还详细说明了各种补偿技术原理,并比较其优缺点。最后强调说明色散补偿就是用来补偿光纤线路色散和非线性失真的技术。1概述光纤通信的发展方向是高速率、大容量。它从PDH8Mb/s,34Mb/s,140Mb/s,565Mb/s发展到SDH155Mb/s,622Mb/s,2.5Gb/s,10Gb/s。现在又进展为波分复用WDM、密集型波分复用DWDM。同时,光纤的结构从G652、G653、G654,发展到G655,以及

2、G652C类。光纤的技术指标很多,其中色散是其主要的技术指标之一。色散就是指不同颜色(不同频率)的光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而相互分离。单模光纤主要色散是群时延色散,即波导色散和材料色散。这些色散都会导致光脉冲展宽,导致信号传输时的畸变和接收误码率的增大。对于新建工程新敷设高速率或WDM光缆线路,可以采用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CF),ITU一T将这种光纤定名为G655。G655光纤在1550nm处有非零色散,但数值很小(0.1~10.0pb/nm·km)。其色散值可以是正,也可以是负。若采用色散管理技术,可以在很长距离上消除色散的积累。同时,对WDM

3、系统的四波混频现象也可压得很低,有利于抑制非线性效应的影响。自从光纤通信商用开始,至今20余年,国内外已大量敷设了常规单模光纤(G652)的光缆,这类光缆工作在1550nm波段时,有18ps/nm·km的色散,成为影响中继距离的主要因素。所以,对高速率长距离的系统必须要考虑色散补偿问题。光纤色散产生的因素有:材料色散、波导色散、模式色散等等。但主要是前面两项因素引起不同波长的光在光纤中传播造成群时延差。解决光信号色散引起群时延差的方法就是色散补偿技术。2光纤色散述语色散:光源光谱组成中的不同波长的不同群速度在一根光纤中传输所引起的光脉冲展宽。材料色散:因折射率随光的波

4、长不同呈非线性,所以产生材料色散。由单模光纤的纤芯和包层材料所引起的色散,考虑到光纤的弱导条件(△<

5、而引起的色散。.---3光纤色散导致光脉冲展宽分析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由于光纤色散导致光脉冲展宽的理论分析如下:入射光场的归一化振幅为高斯函数分布。则人射光脉冲的形状为(参见图1).---4色散补偿技术光纤色散补偿是一项新的技术,需要认真研讨和试验。这里提出几种方法进行探讨:4.1负色散光纤补偿法DCF是一种有负色散系数的光纤,D=-90ps(nm·km)。若在CSMF中接人足够长度的DCF,可使总的色散值控制在系统容限以内,如图3所示。原则上DCF可放在线路的任何位置,但在发送端应放在光放大器之前,因为若放在光放大器之后,高功率光信号在以二F中会引起非线性,不仅减弱D

6、CF的补偿作用,还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从应用的角度要求DCF的负色散系数愈大愈好,同时插人衰减越小越好。通常插人的DCF长度是需要补偿CSMF的20%左右。与其他色散补偿措施相比。DCF技术要相对成熟,但其插人衰减较大,约为CSMF的5倍,须用光放大器补偿。利用DCF技术与EDFA光放大器,1obit实验记录可达2245km。但DCF的成本昂贵,约为CSMF的10~20倍,短期内难以大量推广应用。.---4.4色散支持技术〔DST)DST的基本原理是,高速数字信号在直接调制方式作用下,在光强度调制(IM)的同时还伴有FSK调制。这是因为与输人NRZ电信号“O

7、”、“I”对应着两个光波长,它们由于光纤色散而不能同时到达接收端,其时间差加Δt=Δλ·D·L,即:Δt=ΔV•λ2•D•L∕C(2)式中△V为两个光波的频率差,正确选择光源的偏流可控制△V,使山正好为1比特间隔。从而可在接收机利用两电平判决电路将ASK信号解调为NRZ信号,而光纤的色散则起到了FS/ASK信号转换的作用。据报导利用DST技术在CSMF上可无中继传输10Gbit/s信号达253krn。DsT的缺点或限制条件是要求砚调制指数、接收机带宽等参数需与光中继段的色散匹配。色散支持传输法需利用激光器的调频特性,在光纤传输系统中先对激光器进行直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