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_2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_2

ID:28032587

大小:17.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7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_2_第1页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_2_第2页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_2_第3页
资源描述: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_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  《发现高效课堂密码》读后感  静下心来,细细研读了于老师的《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从中收获颇多。  “高效课堂”的核心密码在哪里?于老师带领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回归课堂的本质和规律。“高效课堂”强调回归课堂的本质和规律,这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的。“以人为本”具体在课堂上,就是要落实以学生为本,以学为本,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关注学生的成长

2、与发展。“学习知识的过程,理应是温暖生命的过程、快乐生命的过程。”高效课堂理应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应是我们作为老师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最触动我的是于春祥老师在《发现高效课堂密码》中介绍的“动车组

3、”理论,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有效引领。“课堂上指望一个老师带四五十个学生,再苦再累也不会带出高效来,一旦把小组变成一个个‘动车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高”。于老师告诉我们:请不妨在课堂上开行一列“动车组”。把小组合作学习比作动车组,这是闪着于老师智慧之光的感悟与创造。反思自己的课堂,总是以借班上课为理由,小组合作用的少,用不好。我告诫自己:课堂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小组合作,要让小组合作多一些,实一些。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把大班小班化,把小班化小组,促进小组合作。按照他指出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成员“角色互补”和“小组评价”的激励作用等要求

4、来开展工作。在学习小组建设中,我们还强调习惯的培养。于老师说:“课改深处是习惯。”在这方面,他提醒着教师要注重细致入微的指导。如读写姿势、写字迅速、板演卫生、低声交流、脱稿表达习惯等等,我们都不断地从中加以借鉴和学习。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通过学习小组建设和良好习惯细节的培养,我们的学生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上能够自主合作、大胆质疑、主动提问、自信展示等等。开动我们的“动车组”,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真正成为了“伙伴”,学生与学生真正成为了“伙伴”,大家协同合作,投入学习,促成教师、学生、教材三个主体之间的对话

5、、交流、互动,一改传统课堂“老师讲,学生听,听过之后了无痕”的现象。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其次,我非常赞赏的一个内容是:高效课堂功夫更在书外。于老师说,如果仅仅就课堂而课堂,恐怕永远不会有高效课堂。他大声疾呼:课改需要师生“大

6、阅读”。他让我们明确了读书学习的意义,增强了读书学习的紧迫感,也让我们懂得读书既要“厚古”更要“博今”,文科教师要“理化”,理科教师要“文化”,外语教师要开发原著阅读。是的,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使生命更加精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师生常常沐浴书香,时时采撷精华之时,高效课堂有“活水”不断涌入,才会历久弥新,日显高效。阅读将成为人生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源泉,生命的价值将在“大阅读”中扩张而愈加可贵。教师和学生都应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丰富自己。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实践,力争把高效课堂落实在实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充分

7、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