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为前提的“个体”和“社会”

互为前提的“个体”和“社会”

ID:28039508

大小:59.3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互为前提的“个体”和“社会”_第1页
互为前提的“个体”和“社会”_第2页
互为前提的“个体”和“社会”_第3页
互为前提的“个体”和“社会”_第4页
互为前提的“个体”和“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互为前提的“个体”和“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互为前提的“个体”和“社会”【摘要】“互构”指具有共同结构体的两种或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型,其意义在于研究同出一源的事物向关系对立面发展过程机制和相互之间的影响。本文从涂尔干提出的“人是双重的”这一论断出发,分别在日常生活、社会制度和知识理论三个层面选取了涂尔干理论中较有代表性的经典概念,探寻涂尔干的“互构”思想,以此理解涂尔干之社会实在论的精妙。【关键词】互构;集体欢腾;心智结构;知识社会学自孔德以来,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虽曾有短暂偏移,但基本上一直在围绕如何解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社会学基本命题进行。在论及这个问题时,不同的学者虽各有所持,但总体来说,无非是在两种极端表达-个人主义”和“社

2、会决定论”中或偏左边一点,或偏右边一些作为社会学经典理论三大奠基人之一的爱弥尔•涂尔干在讨论这一命题时,着重关注的则是如何实现现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特别是世俗道德在宗教道德这一传统基础衰落后应以何为新的依托重新团结社会各部分。在其早期的著作《社会分工论》和《自杀论》中,他较为侧重各种社会性因素制约下的个体行动和集体行动的区别研究,其研宄以实证主义的经验研宄为主,且较为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行动的影响和塑造,所以人们通常将他的理论定格为“社会决定论”。但是在其晚期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涂尔干除了延续其早年的研究成果外,又做出了“人是双重的”之著名论断,认为人不仅是一个个体

3、的实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作为以有机体为基础的个体实存,人的活动范围虽然有其自身的主体意愿和思考扰动,但仍深受社会性因素的严格限制;同时,类属性的“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实存,它代表的更加是人类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的智力体系和道德秩序中的最高实在,也就是涂尔干所定义的“社会由此,笔者认为,对于涂尔干思想的研宄,应当以一种贯穿前后的综合视角,关注其所强调的“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形塑的张力。显而易见,在涂尔干最终形成的理论框架中,他是将作为个体的人和类属性的“人视为社会学研宄中的两个端点来进行讨论的,并且至少在知识或道德的层面,连接这两个端点的是一个双指向的线段,而非不可逆转的

4、单向箭头。若以一种更前卫的视角来看,在涂尔干的观点中似乎还存在着“人与社会是互构的”这样一种更为模糊的、不易察觉的倾向。这种内隐的“互构”色彩,笔者有意将其定义为类似传统中国哲学中“一体两面”的某种理论特质,即同一事物“阴阳”两面的相互形构。就社会学理论来说,“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形塑仿似同出一源的“正反”事物向对立面的各自发展和相互影响。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分别从日常生活、社会制度和知识理论三个层面,探寻涂尔干理论中的“互构”思想。一、日常生活中的“互构’’关于涂尔干晚期为何要选择宗教、特别是原始宗教作为研究对象,涂尔干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的导言中已经做了明确的解释。他将遵循

5、笛卡尔“最初环节居支配地位”的科学原理,认为原始宗教中“人们据以说明自身行为的理由还没有因为研究和反思被加以阐发,还没有变质;它们和真正决定其行为的动机还具有更接近、更密切的关系”。原始宗教作为那一时期文明的集大成者,最能够表现那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基本特质,从而可以得到一些最具有代表性和承继可能的事物。集体欢腾在对澳洲土著的宗教仪典的研究中,涂尔干描述了这样一种情况:为了举行仪典,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分散的个人受到氏族或部落召唤聚集在一起,他们一开始会通过某些动作或声音来表达各自互不相干的感情;但是随着这种感情的宣泄和彼此对他人感情做出的回应,初始的个体感情会达到一种集体共鸣,原始冲动通过

6、这样一种路径最终达致情感力量的极限,最终凝聚成一股集体情感的力量。此时个体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性和自我意志的制约,几乎完全出离自身地去做一个动作或发出一个声音;此时,所有人的内心都向外部充分敞开,这种爆发了的激情进一步强化了他们所体现的精神状态,而为了将集体情感通过集体表达出来,就逐渐形成了具有社会性特质的原始规则,规则的形成促进了未来集体中的个人能够更加协调地进行合作。涂尔干用了“集体欢腾”这样一个词来形容这种仪典中表现出的这种欢腾场面,而他认为之所以说宗教是在这种原始的集会中逐渐形成的,不仅是因为这种特殊的重要事件所具有的确定时刻和确定地点,更重要的是这种“集体欢腾”所表现的集体情感,这种情感

7、对集体中的个人产生了一种向心力,使他们自发地向心凝聚,最终形成一个强大的足以支配集体中每个人的集体意志。这种“集体欢腾”完成了原始社会中“人的双重性”的实现,也正是涂尔干所说的“宗教力在历史中所表现出的双重性的起源”。在对“集体欢腾”的论述中,可以看到,涂尔干着重描述了这种仪典中初期的个人行为和最终的集体行为之间的嬗变过程。原始社会的此类仪典,必然是日常的经济生活中分散的几乎毫无联系的个人选择了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