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早期疗效观察

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早期疗效观察

ID:28045645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早期疗效观察_第1页
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早期疗效观察_第2页
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早期疗效观察_第3页
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早期疗效观察_第4页
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早期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早期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早期疗效观察徐强(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医院普外科224354)【摘要】A的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不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早期疗效,为治疗卜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提供新方法。方法将2012年4月一2013年9月,门诊治疗60例临床分级均为C6级的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PRP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喷涂于创面,B组用生理盐水纱条覆盖创面治疗。治疗15d评定疗效至溃疡痊愈。结果A组治疗7d及14d溃疡面积分别为(2.6±0.7)及(l.l±0.2

2、)cm2;B组分别为(2.8±0.6)及(2.3±0.7)cm2。两组治疗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冶疗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A组溃疡愈合时间为(12.0±1.7)d,B组为(31.0±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可有效治疗卜'肢静脉曲张性溃疡。【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溃疡富血小板血浆创面愈合【中图分类号】R45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

3、2(2014)03-0164-02卜肢静脉曲张患者占全球人门3%〜4%,约10%卜肢静脉曲张患者并发溃疡[1]。R前,临床对不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缺乏有效治疗措施,T肢静脉曲张性溃疡一旦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2年4月一2013年9月,我们采用白体富血小板血浆(PRP)门诊治疗30例慢性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并与同期采用生理盐水纱条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病史1周以上,溃疡面积≤4cm2;③非孕妇;④非免疫抑制状态;⑤既往无多糖类物质过敏史。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共

4、60例,按美国静脉学会CEAP分类法进行术前分类评估[2】,临床分级均为C6级。男44例,女16例;年龄18〜76岁,平均55.2岁。左侧32例,右侧28例。患者均有下肢足靴部溃疡。溃疡面积2.5〜4.0cm2。将患者随机分为伤口愈合水凝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A组:男24例,女6例;年龄(57.3±6.8)岁,病程(2.9±0.7)年,溃荡面积(3.4±0.6)cm2。B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0.1±7.4)岁,病程(3.3±0.9)年,溃疬面积(3.1±

5、0.4)cm2。两组年龄、溃疡面积和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至创面清洁。A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喷涂溃疡创面,无菌纱布覆盖,每7天换药1次。B组:用生理盐水纱条覆盖创面,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每周参照文献[3]方法,测定溃疡面积。治疗15d后评定疗效,15d后仍未愈合者继续治疗至痊愈,记录治疗吋间。1.3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3】进行评价。治愈:治疗5d内疼痛减轻,创面呈粉红色,可见颗粒状肉芽组织生长,创缘皮肤有新生,15d内创面愈合;显效:15d内创面缩小50%以上,无分

6、泌物,肉芽组织正常生长;有效:15d内创面出现肉芽组织生长,创面缩小25%以上;无效:15d内创面冇炎性肉芽生长,创面缩小25%以下或创面不愈合,无效者继续治疗至痊愈。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plUSmn;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溃疡面积的测定A组治疗7d及14d测定溃疡面积分别为(2.6±0.7)及(1.1±0.2)cm2;B组分别为(2.8±0.6)及(2.3±0.7)cm2。

7、两组治疗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2.2疗效评定A组溃疡愈合吋间为(12.0±1.7)d(9〜30d),B组为(31.0±2.9)dd(12〜45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愈16例(53.3%)、显效9例(30.0%)、有效4例(13.3%)和无效1例(3.3%)。B组:治愈3例(10.0%)、显效9例(30.0%)、有效14例(46.7%)和无效4例(1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3讨论富血小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