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ID:28045729

大小:9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_第1页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_第2页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_第3页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_第4页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在整本书主要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前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的影响”的内容相呼应,又对后序的大气运动、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天气和气候的形成等内容起着基础和铺垫作用。在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学习中,还会涉及相应的物理学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科间的整合。对于大气的保温效应新教材阐述得较为细致、具体。大气的“保温作用”对以后讲解全球气候变暖的知识奠定了基础。全球变暖又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变化,进而影响全球的经济

2、结构。这样既可使教材前后的内容相通,也增强了教材中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了新教材新课标为主的指导思想。【学情分析】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思维开始进入强劲发展阶段,创造性、参与意识、求知欲、合作意识较强,课外活动的机会较多,接触面较广,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还缺乏系统地解释地理现象或地理事实的能力。如果教育面向学生生活,教学中穿插探究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而且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宄学习和自主学习,取得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气的内容比较抽象,影响大

3、气受热过程的因素多而复杂,“大气的散射作用”和“辐射热交换”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处理方法】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而大气的主要过程可以用“太阳给大地-大地给大气-大气还大地”来概括。通过相关示意图,比较三种辐射的波长和大气对它们的反应,概括大气受热过程。在整体读图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供相应的生活实例和情境,提高学生运用原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2、掌握大气对太阳福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过程与方法】遵循传统的认知规律,以图片以及生活

4、中的事例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重点】大气受热过程【难点】1、大气的温室效应。2、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动画演示法、读图分析法、讨论分析法、问题探允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书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欢迎大家来到探索类节目“是真的叼?”。提问:一天中气温最高时是午后2时而非正午这是真的吗?

5、回答并思考原因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过渡有人说真的,有的认为假的,那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大气受热过程。引出了木课要学习的第一部分“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受热过程授新一、大气受热过程首先,展示大气受热过程简图,并要求学生填充名称要素。学生朗读课文一、二段回答。提前展示图片,再让学生朗读思考,再回答问题,效果较好理论探多媒体演示大气受热过程,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设问,学生宂解读大气受热过程:问题,汇报讨论层层深入学习1、三个阶1、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哪些结果大气受热过程,段环节?

6、培养学生的逻太阳暖大2、大气增温的原理是什辑思维能力地么?大地暖大3、大气的作用?气4、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大气还大气逆辐射的区别?地(小组汇报、交流,老师激励梳理大气受热2、两个作性评价)过程,学生能够用教师总结:吸收消化知识削弱作用大气受热过程可分为三分阶点。保温作用段:学生认真听讲,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的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对太阳辐射气削弱作用,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大部分被地而吸收,地而升温。2、“大地暖大气”:地面升温向外辐射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

7、升温。3、“大气还大地”:大气升温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地面,对地而起保温作用。做笔记大气升温主要吸收地而长波辐射。大气在受热过程中起削弱和保温的作用识图游//―,通过游戏检查戏<尸、;学生上讲台操学生对大受热将宇宙、太阳、地而、大气四个词语填入关系表中,使大气受热过程成立作过程的掌握情况实验数据拓展知识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我们发现大气的热源是地而,地而吸收并辐射能量需要时间的。实际生活屮的情况如何呢,老了一些实验数据:1、晴天中午用三只温度计测量地面和不同高度温度,15分钟后

8、结果:学生坚定回答学生观察实验数据,从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地面是大气的热源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进一步认识地而是大气热源,并帮助学生从直观的认识过渡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思维到实践,从而拓展思维能力。时间(温度计)距地面5厘米距地面50厘米距地而100厘米12:3033°C33°C33°C12:4540°C39.5°C39°C得出结论:午后仍在升温,大概在午后2小时气温达到一天只最,同学们有没有感到,炎炎夏口,来上学的路上特别炎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