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工《赖古堂印谱》探析

周亮工《赖古堂印谱》探析

ID:28050309

大小:88.8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07

周亮工《赖古堂印谱》探析_第1页
周亮工《赖古堂印谱》探析_第2页
周亮工《赖古堂印谱》探析_第3页
周亮工《赖古堂印谱》探析_第4页
周亮工《赖古堂印谱》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周亮工《赖古堂印谱》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周亮工《赖古堂印谱》探析摘要周亮工为官于明末清初,仕途坎坷,但他不为所困,在学术、文艺、鉴藏等方面精心研习,取得非凡成就,成为当时的著名学者和大鉴藏家。其所编辑的《赖古堂印谱》,为明末清初三大印谱之一。本文对周亮工生平事迹、学术、艺术及鉴藏成就、《赖古堂印谱》成书经过、现存各种版本等作梳理和研究,认为该印谱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献价值,对后世汇辑印谱影响深远。关键词周亮工《赖古堂印谱》现存版本分类号G256.22AbstractZhouLianggongwasanofficialactiveinthepe

2、riodoftheMing-Qingtransition.Despiteofthefrustrationsheexperiencedinlife,Zhouestablishedhimselfarenownedscholarandgreatartappreciatorandcollector.HisLaigutangCompilationofSeals(LaigutangYinPu)wasoneofthethreemajorsealcompilationsatthetime.Thispaperexami

3、nesZhou'slifeandachievementsandexplorestheissuesonLaigutangCompilationofSealsincludingthewritingprocessandextantversions.ItisarguedthattheCompilationisofgreathistoricalandresearchsignificanceandhasassertedprofoundinfluencetolaterworksofitskind.KeywordsZ

4、houLianggong.LaigutangYinPu.Extantversion.1周亮工生平与学术成就①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一字减斋,一作缄斋,号陶庵,又有栎园、栎老、栎下生、栎下先生、谅工、适园等别号。原籍祥符(今属河南开封),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从小在金陵长大并主要生活于此。周亮工自幼勤奋好学,聪慧过人。但其仕途不顺,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皆以北籍(原籍祥符)不得应考,科举受阻。直到明崇祯七年(1634)周亮工23岁时,他的试卷被开封祥符县令孙承泽看到,大为赞赏,取为第一

5、,他才开始踏上仕途。崇祯十三年(1640),周亮工中进士,次年封为山东莱州府濰县县令。清军南下,围攻潍县,亮工临危不惧,组织军民抵抗,终于击退清军,保全潍城。明亡,亮工间道南奔,从明福王朱由崧于江宁,却遭锦衣冯可宗诬为“从贼”而下狱,出狱后隐于南京牛首栖霞之间。顺治二年(1645),豫亲王多铎兵下江南,亮工诣军门请降以求生,授两淮盐运使。三年,调扬州兵备道。四年,迁福建按察使,寻迁布政使。十一年,授左副都御使,后迁户部右侍郎。十二年,以“贪酷诸罪”被革职,赴福州审理。此时海盗从闽安入内地,进围福州。城

6、中骑卒仅数十,情势甚危,巡抚宜永贵从士民请求,委派亮工守城西门,贼乘大雨攻城,亮工手发大炮击毙海盗头目三人,贼惧,解围而逃,城赖以全。因其为革职候审之身,未被记功降罪。入狱,几获死罪。十七年,顺治帝降旨予以减罪,改徙宁古塔,未行,以“太后寿诞,人犯减一等”而获赦。因父母皆亡故,回南京奔丧。康熙元年(1662),部议复亮工佥事道职,起补山东青州海防道。五年,调江南江安粮道。八年,漕运总督帅颜保劾亮工纵役侵扣诸款,得旨革职逮问,论以绞刑。九年,复遇赦得释。仕途的落魄挫折,使周亮工彻底灰心和失望。两次革职赦

7、归,回到作为大明王朝旧都、反清文人聚集地的金陵后,周亮工与遗老交游,始反省前非,对自己的官宦生涯进行否定。1670年,周亮工“慷慨叹息”,焚毁了生平著作文字,绝与世文字因缘。两年后(1672),周亮工病逝[1-3]。周亮工为官两朝,宦游一生,屡起屡踬,仕途坎坷。但他不为所困,在学术、文艺、收藏鉴赏等方面精心研习,都取得非凡成就,受到时人和后人的推重,成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收藏家、鉴赏家、印论家。周亮工工诗善文,秉承秦汉风骨,为文以复古为己任,不肯随附时调,颇能创出新意。家有赖古堂,藏令书籍、印篆

8、、书画、古物甚富,精于书画、篆刻艺术的研究与鉴赏,世所公认,当时国内凡能画、能篆刻者,无不将自己所长赠之,以求鉴赏。据说,凡是被他的诗文提到的艺术家,身价立刻大增,这也可看出亮工在当时的影响之大[4]。他曾评陈卓、吴宏、樊圻、李又李、盛丹等八人为“金陵八家”,载于乾隆《上元县志》。客观而切实的评价为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同时也提升了他自身的书画水平。正如秦祖永《桐荫论画》所评:“先生精于鉴赏,故落笔便得三昧,良由其天分胜也。”亮工善隶篆,书法逼近汉魏之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