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温室效应控制行动

全球温室效应控制行动

ID:28059269

大小:8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7

全球温室效应控制行动_第1页
全球温室效应控制行动_第2页
全球温室效应控制行动_第3页
全球温室效应控制行动_第4页
全球温室效应控制行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球温室效应控制行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球温室效应控制行动  地球温室效应本身是维持地球温度的,也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温室气体的增加不仅是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而且对人类健康也造成了直接影响,正成为威胁人类的一个主要杀手。  目前已知的温室气体有40多种,其中对温室效应影响最大的有CO2、CH4、CFC11-12、N2O等。各种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表  ----------------------------------------------------------------  气体名称贡献率主要来源削减目标,%  --------------------------------------------------

2、--------------  CO249化石燃料燃烧、生物焚烧80~95  CH418农业、煤炭和石油开采45  CFC11-1214化学工业75~100  N2O6化石燃料燃烧、生物焚烧、肥料80~85  其它(如O5)13臭氧等  ----------------------------------------------------------------  以前,人们都认为大气是公共资源,可以不加约束地共享,但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大气资源变得越来越有限了,也需要各国间协调分配,有偿使用。只是大气不像土地、矿产、水源等,无法界定产权,分配复杂。因此需要一个国际协定来规范和约束

3、。2005年2月16日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就是世界各国商议出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规定各国怎样切大气资源这块蛋糕。议定书表面上是环境问题,实质是经济、能源、政治问题。所有的环境问题都是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增长效率的问题。《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将在2008~2012年,使他们的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限排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为达到限排目标,各参与公约的工业化国家都被分配到了一定数量的减少排放温室气体的配额。  目前已有128个国家批准了议定书。已

4、批准加入《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排放量较大的依次是俄罗斯17%,日本的8.5%,德国的7.4%,英国的4.3%、加拿大的3.3%和法国的2.7%。尚未批准加入的工业化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其中,美国和澳大利亚占工业化国家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排放量比较大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巴西、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虽然也已批准加入,但《京都议定书》没有规定这些国家的减排量。  《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3个跨界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灵活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进行,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跨界进行温室气体减排三种机制之一。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

5、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发达国家通过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可核证的排放削减量(CER)”以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无疑,“清洁发展机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将带来一个巨大的市场。“清洁发展机制”允许有“减排”任务的工业化国家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目标。  实际上,执行《议定书》对绝大多数的国家而言均与本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冲突,所谓的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及其占全球80%的人口尽管已经失去了很多发展机会,也需要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框架下,为控制气候变化付出减缓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的代价。议定书的生效,还意味着“碳市场”成为一个合法的现实。国与国之间将可以正式交易温

6、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的指标。欧洲、加拿大和日本一些国际贸易集团已经开始了碳交易的实践,清洁发展机制在一些地区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在理论上,清洁发展机制应该是一项“双赢”机制: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的技术以及急需资金;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合作,发达国家可以大幅度降低其在国内实现减排所需的高昂费用,加快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步伐。  一般而言,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技术普遍比较落后,同时又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与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的能源、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及部分高耗能工业部门都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因此,无论是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还是提高现有的能源使用效率

7、,都需要引进先进技术,改造现有的落后设备,引进清洁发展机制(CDM)与引进外资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为CDM项目提供了潜在的广阔空间。而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均已完成,更新改造周期长,置换费用较高,一般而言削减成本也相应较高。发达国家企业为了从这样一种减排差额中获取收益,将有动力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从而形成一股新的、旨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国际资本流。  这个资本流的流向从整体上看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但分布不均匀。从减排潜力与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