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2016年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ID:28059605

大小:3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2016年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_第1页
2016年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_第2页
2016年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_第3页
2016年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_第4页
2016年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年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ORD格式整理版急救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操作流程1、评估环境现场环境安全2、呼救、看时间大声呼喊:快来人啊,有人需要抢救!报告抢救时间。3、判断意识快速跑到患者身旁,双手用力拍打患者肩部在两耳分别呼喊“你怎么啦?你怎么啦?”4、判断呼吸心跳右手食指和中指放于患者颈静脉搏动处(由喉结向右滑移2-3cm),同时头部伏在患者头颈部“眼视耳听面感”(眼视:胸廓有无起伏,耳听:有无呼吸音,面感:有无气体逸出),评估时间为5-10秒,计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06。5、摆复苏体位患者取取去

2、枕仰卧位,身体保持平衡,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患者身下放硬板,医护人员放脚踏板。6、人工循环(C)解开患者衣服,松开腰带,找准胸外按压位置(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一手掌根部按准位置,另一手交叉按于其上,用力按压30次。7、开放气道(A)学习好帮手WORD格式整理版判断患者颈部有无损伤,若无损伤,使其头偏向一侧,用纱布清理口腔及鼻腔异物,恢复体位。仰面抬颌法,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额头部,右手食指和中指提起患者下颌,开放气道。8、人工呼吸(B)取一无菌纱布盖在患者口唇部进行人工呼吸,捏住鼻翼快速吹入,随机松开

3、,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吹2次。9、四个循环如此按压、人工呼吸共进行五组。10、判断病人复苏效果(口述) 1)颈动脉恢复搏动 2)自主呼吸恢复 3)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射 4)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 报告:“心肺复苏成功,时间是某点某分”11、复苏后整理1)整理用物、洗手、记录2)报告操作结束。心肺复苏重难点一、胸外按压注意事项:1、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判断时间为5-10s;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为1:1,按压幅度5-6cm之间学习好帮手W

4、ORD格式整理版,连续按压30次。3、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无论单人或双人操作均为30:2.4、若颈部无损伤,用压额提颏法,若已发生或怀疑有损伤,则用双手提颏法;5、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6、按压应稳定地、有规律地进行。不要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不要间断,以免影响心排血量二、心肺复苏成功指标扪及大动脉搏动,有自主呼吸,有气体逸出,有胸廓起伏,测收缩压在60mmHg以上,散大的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射存在,患者面颊、口唇、甲床紫绀减轻,有

5、挣扎动作,有尿量。学习好帮手WORD格式整理版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

6、6厘米。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新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新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

7、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学习好帮手WORD格式整理版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4、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

8、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5、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6、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