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

ID:28059771

大小:18.6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_第1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_第2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_第3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_第4页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  课题: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探究与点拨】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产生:    2.地域差别:①黄河流域:    ②长江流域:    3.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①五谷:    ②六畜:    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农业的发展(生产力方面)——从耒耜到曲辕犁(

2、一)耕作工具:1.原始社会:  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2.商周:    3.春秋战国:          4.西汉中期:          5.唐代:    6.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二:        (二)灌溉工具: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上古:  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

3、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2.春秋战国:    3.西汉:    4.东汉:    5.西域:    (四)农学理论的产生:    三.农业的发展(生产关系进步)——从千耦其酝到个体农耕1.商周时期:    2.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①产生原因:          ②特点:      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

4、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③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三:        ④自耕农经济的评价:      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我国“南稻北粟”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说明中国古代农业

5、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从集体农耕到个体农耕变化的实质是什么?【重难点解析】1.“精耕细作”的概念: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个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3.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形成的表现:(1)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如铁农具、铁犁牛耕、曲辕犁。(2)耕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从千耦其酝到

6、个体农耕。(3)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如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4)农学知识理论不断积累和推广:如《农政全书》等著名的农学著作。【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考古学家一般将人类早期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种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按工具出现先后顺序  B.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c.按考古学特点来划分  D.按工具的优劣来划分2.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一项技术革新是A.犁壁的安装  B.铁犁铧的发明c.牛鼻环的使用  D.“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3.以下三张图按先后顺序分别表现了A.大河文明、海

7、洋文明、草原文明  B.大河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c.海洋文明、草原文明、大河文明  D.草原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4.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

8、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D.②③④5.“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