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概述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概述

ID:28061899

大小:73.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概述_第1页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概述_第2页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概述_第3页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概述_第4页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概述湛蓝1王卫星(通讯作者)2(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学院硕士研究生2013级四川成都610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342-02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指在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壁内膜及内膜下有脂质沉着(主要是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同时伴有中层平滑肌细胞移行至内膜下增生,使内膜增厚,形成黄色或灰黄色状如粥样物质的斑块。近年来国内

2、外学者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感染、炎性反应及免疫等多个角度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产生了多个新的学说。其中炎性反应学说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牛.发展过程解释的较为全面[1]。然而在出现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之前,AS大部分时间处于“有诸内”尚未“形诸外”的“潜证”阶段,因此深入分析AS潜证的病因病机,研究中药防治AS的作用机理,将为中医药防治AS提供广阔前景。1.中医理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认识1.1痰浊血瘀致病1.1.1理论渊源中医古典医籍中没有动脉粥样硬化(AS)之名,按

3、其临床表现AS属于中医“痰浊”“血瘀”的范畴,“痰浊”“血瘀”是其主要病理改变。张仲景就“瘀血”在《金匮要略》中作了专论。所言“血不利则为水”,水聚则成痰,为后世“从血治水”奠定了痰瘀并治的理论基础。[2]1.1.2形成原因中医理论认为脾虚失运是形成AS痰浊的主要原因。《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而患者由于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湿困中焦,胃失受纳,脾失健运,导致所食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成痰浊聚集体内,促成AS。1.1.3关键病机中医理论认为痰

4、浊凝聚,痰瘀互结,是AS的关键病机。《医学正传》说:“津液稠黏,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然而,血脉中之瘀亦可致痰。《诸病源候论?诸痰候》中说:“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这种病理状态持续发展下去,痰瘀互结,着于血脉,日久胶结不解,凝之愈坚,这种痰浊瘀血相凝便形成AS斑块。[3]1.2相关脏腑辨证1.2.1脾气亏虚脾居中焦职司运化,饮食水谷赖于脾之运化,若脾气虚弱,失之健运则水谷不化,聚湿生痰而为病。赵忱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健脾化痰药可以影响血脂的分布、运动与清除,

5、抑制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的合成,还有阻止脂质在血清内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壁的能力,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比值。[4]减少泡沫细胞在动脉内皮下沉积,干预脂质条纹、粥样斑块的形成过程,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概率。1.2.2肝失疏泄肝主疏泄,调节人体气机,疏土畅脾,疏利胆汁。吴立华等研究表明枳实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不明,可能与其降脂、抗自由基及抗炎等作用有关[11]。1.2.3肾阴亏虚《素问?明阳应象大论》云

6、:“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年六十,阴痪,气大衰”,“肾为五脏六腑之本,为元气之根”。陈颖等研究表明,补肾祛瘀化痰法具有调脂、抗氧化、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等综合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5]1.3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1.3.1抗炎贾俊兵等结合0前流行病学、病理学等的相关研究并证实肺炎衣原体、巨细胞病毒、幽门螺杆菌等微生物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黄芩苷能有效抗肺炎衣原体。提示中药奋效成分可能通过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复制发挥抗AS的作用。但这些药物是否能够直接作用于动脉内皮细胞而发挥艿抗炎

7、的效砬,还应继续深入研究。中药具有多靶点干预作用,抑制特异性蛋白酶等多个环节,从而阻断AS的发生和发展。[6]邓弈辉等观察滋阴活血解毒中药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干预及其保护机制,结果表明对ox-LDL诱导损伤的内皮细胞冇保护作用,而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内皮细胞的纤溶功能、抑制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粘附过程等途径实现的[12]。1.3.2血管保护周悦等研究表明黄芪、人参、丹参、川芎、三七、红花、五灵脂、鸡血藤等中药具有能抑制血栓素(TXA2)的生成和活性,有效的对抗TXA2引起的动脉

8、收缩,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一氧化氮(NO)水平等作用,[7】发挥NO舒张动脉的作用。曾国安等研究报道,黄芪多糖可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血清中TG、C反应蛋白(CRP)、ET-1的含量,减轻内皮缩血管肽对血管的损伤作用,提示黄芪多糖具有较好的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8】李凤娥等采用维生素D3与高脂饲料相结合复制人鼠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保护内皮细胞,稳定细胞膜作用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9】此外彭小春等研究川芎嗪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