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科能力竞赛参考材料

教师学科能力竞赛参考材料

ID:28067564

大小:8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教师学科能力竞赛参考材料_第1页
教师学科能力竞赛参考材料_第2页
教师学科能力竞赛参考材料_第3页
教师学科能力竞赛参考材料_第4页
教师学科能力竞赛参考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学科能力竞赛参考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榆林市教师学科能力竞赛参考材料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木技能的过程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盂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

2、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侣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M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捉高、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二、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1、关注学生发展。2、强调教师成长。3、重视以学定教。三、提倡“以学论教”的评价内容1、情绪状态:学生足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

3、学习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注意状态:学牛.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3、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4、交往状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5、思维状态:学生是否围绕讨论的闷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学生回答闷题的语言是否流畅、有条理。否有白己的思考或创意。6、生成状态:学生是否掌握放学的知识,是否全面完成了学AIH标。四、新课程改革下的新理念、新观点的主要内容1、新的课程观。新的课程观是生成的课程观,整合的课程观,实践

4、的课程观。2、新的学生观。3、新的发展观。以学生发展为本。4、新的知识观。知识技能的木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丼由此逑构出新的意义。5、新的学习观。学习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自主的参与者6、新的教学观。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7、新的教师观新课程屮教师的新角色:A学习者,B研究者,C组织者(学习)D引导者(学习),E催化者(学生),F促进者(学生),G实践者(反思性),H开发者(课程)。新课程条件下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A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B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C由重教

5、师的“教”句重学生的“学”的转变;D由蚕结果句重过程转变;E由单昀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F由店高临下向平等融治转变;G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8、新的课堂观。课堂是对话、沟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的平台。9、新的“课标”观。教育理念的更替、教育视角的切换。10、新的教材观。要川教材而不是学教材。11、新的评价观。评价是一个过程,评价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评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评价是一个共建的过程,评价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评价足民主、平等和科学的过程。12、新的作业观。在作业功能上,座强调形成性和发展性;在作业内界

6、上,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在作业形式上,应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在作业界景上,应考虑景力性和差异性;在作业评判上,极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13、新的目标观。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4、新的方法观。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五、评价管理1、评价A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佔,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D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7、。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萵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屮学实施素质教竹、有助于扩人高等学校办学B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杏,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E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2、管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六、课改主要培养学生的下列素质1、理性精神:(1)理智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寻根究

8、底的探索精神;(2)批判精神,怀疑精神,不轻信、不盲从、不惟书、不惟上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文明教养3、专门技能4、自我表达5、延伸能力七、几个重要概念解读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足以提高比族素质为宗R的教育。它足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