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及护理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及护理观察

ID:28069094

大小:7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及护理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及护理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及护理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及护理观察_第4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及护理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及护理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及护理观绵阳市中医医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目的:探讨中两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理。方法:祌经性耳鸣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中丙医结合治疗,括中医辨证论治使用通窍活血汤合通气散加减、耳部穴位注射,高压氧治疗、葛根素静滴、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每曰1次;对照组两医的使用高压氧治疗、葛根素静滴、U服盐酸氟桂利嗪,每Hi次。两组均10天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显效率及有效率与对照

2、组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丙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明显。关键词:神经性耳鸣;中丙医结合神经性耳鸣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诸如蝉鸣声、嗡嗡声等异常声音感觉,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神经性耳鸣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存在年轻化趋势[1]。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祌经性耳鸣的特效药物,单纯运用丙药治疗木病效果并不理想。我科于2013年6月一2014年3月运用中丙医结合方法辨证治疗神经性耳鸣6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3年6月一2014

3、年3月在绵阳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被确诊为祌经性耳鸣的患者60例,按就诊顺序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参照刘蓬《耳鸣程度分级与疗效评定标准的探讨》[2]进行耳鸣分级。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葛根素0.4g静滴、口服盐酸氟桂利嗪10mg,每日1次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中医辨证论治使用通窍活血汤合通气散加减、耳部穴位注射治疗。试验组、观察组各30例,试验组和观察组均无脱落,两组共60例69只耳完成试验。其中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及程度等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3】:以耳鸣作

4、为主诉,耳鸣持续存在,伴奋不冋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听力正常或下降;耳道通畅,鼓膜完整,无炎症改变;电测听、声阻抗检查正常;内耳CT未见异常。中医诊断标准[4】:耳鸣、头昏、头重、头闷,患侧耳及头面部麻木不适,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或兼有瘀斑,边有齿痕、苔厚、脉滑。2治疗与观察方法2.1观察用药2.1.1对照组:(1)高压氧治疗(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1次/日;(2)葛根素注射液0.4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日;(3)U服盐酸氟桂利嗪10mg,口服,1次/曰。2.1.2试验组:在对照组(1)+(2)+(3)基础上,(4

5、)通窍活血汤合通气散加减:桃仁15g,红花8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5g,柴胡10g,香附15g,丹参30g。(5)穴位注射:取完骨、翳风穴,患者取仰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每穴分别注入0.5mL维生素B12注射液。隔日治疗1次。两组均10天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2.2疗效判定标准疗效标准[5]:痊愈:耳鸣症状完全消失,听力正常,对工作生活无任何影响;显效:耳鸣在夜间或安静环境中仍偶有出现,听力正常,对工作生活影响轻微;有效:耳鸣在任何环境中均有出现,但频率已转为间歇性;无效:病情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其至加重。2.3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采用均

6、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由表1可见,治疗10天后试验组显效率33.3%,有效率56.7%,无效率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率13.3%,有效率50%,无效率36.7°%,总有效率63.3%。经X2检验分析p<0.05。表明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讨论4.1耳鸣发病机理及中西医治疗耳鸣是在没有外界刺激下的一种声音感觉,神经性耳鸣是主观性耳鸣,是一个神经症状,是患者自觉耳内或(和)颅内有响声,但环境中不一定有相应的声源,是听觉功能障碍的表现[6】。

7、对神经性耳鸣的病因学说众多[7],西医多采用扩血管、营养神经、高压氧等方法治疗,收效并不理想,疗效亦不稳定,且反复发作。中医认为耳鸣病程较长,辨证应属气、血、肾精不足为本,瘀血阻络为标。治以补肾活血通窍。其中穴位注射是中医治疗耳鸣耳聋的常用方法之一,将针刺的刺激作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经穴作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腧穴穴位效应与药物作用相结合[8】。我院采用通窍活血汤合通气散加减,皆来源于清代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采用维生素B12取完骨、翳风穴注射,药物和穴位双重作用,改善了局部神经调节、血管营养、淋巴循环,和通过改善内耳微循环和组织细胞缺氧状态,以恢复听

8、力,改善耳鸣[9】。4.2护理体会4.2.1观察针刺过程中患者的反应: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