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阐释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辩论文

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阐释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辩论文

ID:28075065

大小:57.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阐释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辩论文_第1页
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阐释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辩论文_第2页
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阐释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辩论文_第3页
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阐释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辩论文_第4页
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阐释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辩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阐释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辩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互联网金融论文范文:阐释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辩论文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辩论文摘要: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辩,隐含着互联网精英有意与传统金融机构划清界限、谋求监管套利、争夺is语权主导权的动机。互联网企业切入金融领域与金融业拥抱互联网,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两种不同演进路径,共同构成Y互联网金融的完整业态。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金融模式1673-291X(2014)25-0133-02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业、金融业、电子商务业深度渗透与融合所产生的

2、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金融模式。近年来,随着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的风生水起,互联网金融渐成热门话题。2013年6月以来,随着余额宝的人红人紫、余额宝模式的频繁复制及“类余额宝”互联网理财产品即“宝宝军团”的风起云涌,互联网金融迅即成为了金融市场的新宠。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的呼声U益高涨,此时互联网金融持续发酵,有着深刻的变革意蕴,人们围绕互联网金融的讨论更是络绎不绝、铺天盖地。通过对各种观点的梳理,不难发现,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形形色色的讨论并非建立在统一

3、的基础定义之上,即并非站在同一个维度、“频段”上,定义模糊、概念乱象始终存在,各种界定与解释令人眼花缭乱。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辩,就是其屮一典型。一、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辩的巾来一般认为,谢平教授是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最早提岀者、界定者。他认为“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自愿配置效率,并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1]谢平教授的研究无疑具有开创性作用。但也有

4、人认为,谢平教授给出的定义过于理想化、乌托邦化,尽管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有声有色,严格作用上的符合谢平教授诠释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却并不存在。如此一来,概念的重新界定乃至争论,在所难免。有一类观点习惯于把所有涉及到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经营模式,都纳入互联网金融范畴;兒一类观点对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作了严格区分,即互联网企业介入金融领域才是互联网金融,而金融企业使用互联网手段被界定为金融互联网。2013年6月马云提出:“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

5、粹的外行领导,其实很多行业的创新都是外行进来才引发的。金融行业也需要搅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进来进行变革。”[2]在马云的理解中,金融行业拥抱互联网不算互联网金融,只是金融互联网,互联网行业拥抱金融冰算互联网金融,马云的观点广受推崇。巾此,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两个词看似接近,意蕴却大相径庭,前者突出互联网公司,后者突山的是金融机构;传统金融机构期望的是金融互联网,由自己主导金融和互联网的融合,而互联网公司期望的则是互联网金融。然而,这种纯粹从主体出发作出的概念划分,有意无意间把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

6、业对立了起来,排斥了两者融合的可能,引发了一系列“口水战”,具有明显的狭隘性。我们注意到,监管层的态度似乎并不主张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的截然对立。《中国人民银行年报(2013)》“互联网金融专栏”指出:“金融机构创新型互联网平台也在不断发展,以中国建设银行‘善融商务’、交通银行‘交博汇’等为代表的平台日渐成熟。第一家网络保险公司‘众安在线’于2刀经屮国保监会批准筹办,并于9月29日由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复开业。”[3]央行在其年报中,旗帜鲜明地把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与第三方支付、P2P网贷、众筹融资、互

7、联网理财并行罗列,视为互联网金融的子范畴。内中喑含的逻辑是,一切依托互联网技术或借鉴互联网模式所开展的消除行业痛点、优化成本、提高效率的行为模式,都应被纳入互联网金融之范畴。窃以为,这种以充实互联网金融内涵来超越概念之争的做法,更贴近互联网金融种类多样、形态各异、蓬勃发展的事实,也更经得起推敲。二、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辩的背后考量1.刻意与传统金融机构划清界限。金融是一种门槛极高的商业形态。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金融机构处于牌照管理、分业严格监管、利率管制的状态,准入门槛极

8、高,局外人很难进入,拿不到相应牌照就成立不了相应的机构,也就做不Y相关的金融业务。如今一些互联网公司扛起互联网金融人旗,在没有获得相关经营牌照的情况下,以互联网技术包装事实上的金融行为。此时掀起一场概念之辩,不失为一种策略选择。(1)在一定程度上把金融和非金融的界限给模糊了,便于打政策上的擦边球;(2)有利于示好监管当局并赢得舆论支持,尽可能减少来自各方的违规争议,冋避诸多“成长的烦恼”。果不其然,监管当局也乐见其成,并给予了足够的宽容。宥些互联网金融企业还趁机演变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