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晚芳与张天福茶学思想及其比较

庄晚芳与张天福茶学思想及其比较

ID:28082965

大小:53.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7

庄晚芳与张天福茶学思想及其比较_第1页
庄晚芳与张天福茶学思想及其比较_第2页
庄晚芳与张天福茶学思想及其比较_第3页
庄晚芳与张天福茶学思想及其比较_第4页
庄晚芳与张天福茶学思想及其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庄晚芳与张天福茶学思想及其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庄晚芳与张天福茶学思想及其比较佘燕文朱世桂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摘要:庄晚芳与张天福同为20世纪十大茶学家,二老茶学思想博大精深,在茶的自然与人文科学上表现出高度的契合,为茶界贡献了深厚的茶学知识。二老茶学思想各有千秋,庄晚芳注重学术性理论研究,完善Y茶学各学科的理论研究,将茶树栽培由传统经验推向科学理论高度;从文化内涵中挖掘茶文化,推行“茶德”育人;教育上立足前瞻性把握,重视高端学术型人冰的培养。张天福注重技术性推广应用,开创了中国机械制茶的先河,攻克了乌龙茶制青的工艺难关;从传统礼仪中探究茶文化,践行“茶礼”:教育上面向茶业生产一线,重视基层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2、。二老在差异和互补屮推动了屮国近现代茶业的发展。笔者通过梳理两位茶人的茶学思想,比较其异同,以探索我国近现代茶业发展道路和茶人成才规律。关键词:庄晚芳;张天福;茶学思想;比较;作者简介:佘燕文,女,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史;作者简介:朱世桂(通讯作者),女,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茶学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现代农业发展与科技史。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宂规划棊金项A“明淸海上丝绸之路的华茶外销与茶文化传播研宄”(项目编号:15YJA770025)庄晚芳与张天福皆为《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所列

3、的当代十大茶叶专家,二人在茶业科技、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对我国近现代茶业的发展做出了全面贡献。以往茶界对二人茶学思想的研究多从二老的成长历程、为人品质、人生际遇、工作经历等方面展开,但对二老茶学思想的对比研究尚缺乏专论。二老身上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首先二老都是福建人,庄是福建惠安人,张是福建闽侯人;其次二老同为南京农业大学校友,庄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张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都受过高等农业教育;更值一提的是,二老晚年都致力于我国茶文化的研究,为弘扬现代茶文化身体力行,贡献卓越。庄晚芳与张天福为冋吋代的茶叶专家,二老的茶学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明显的内部差异。本文试图

4、从二老的科研理念、文化传承、治学育人三个角度比较其茶学思想的差异,综合二老茶学思想中的经验与精髓,为现代茶业的发展汲取智慧。一、科研理念庄晚芳的科研理念更注重学术性理论研宄,以完善茶学棊础理论,为农林高校师生和茶叶工作者研宄提供理论参考。庄老认为要发展茶业生产,必须取得高产优质的制茶原料,欲取得高产优质的原料,必须掌握茶学各方面的理论知识,懂得分析高产优质的原因和效果,进而指导生产m。因此,庄老的科研理念是一种微观视角,他认为茶树的生长发育栽培技术是关键m,在实验科学落后的时代能有这样的科研理念难能可贵。庄老在其所著的《茶作学》屮就对茶树的特征和特性、生长发育过程、选种

5、和繁殖的方法、适宜的生长条件,茶叶化学成分剖析作了详细的论述,另外,还详细分析了适宜茶树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茶树生物学》中更是把视角深入到茶籽,从茶籽发芽到开花结果中所表现的生物现象和生理特征作了系统的介绍,指出了茶树的分枝特性、新稍形成、根系发育等规律与茶叶的増产息息相关位1。庄老的科研理念还体现出跨学科的研究思路,例如,庄老在证明茶树原产地在中国云贵高原时,就首先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从历史文献中找到云贵高原地区最早对茶树栽培利用的文字记载,其次又从地理学角度摸索到茶树的分布规律以及科属边缘植物的分布规律,证明了云南有20多种茶属,为数最多,形成了世界的茶属分布

6、中心m。后来庄老又在《茶树原产于我国何地》论文屮,综合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科学知识,对云南茶树变种性状深入分析,加强佐证边1。正是庄老这一跨学科的研宄思路,解决了世界茶学届长期争论的茶树原产地问题,证明了茶树原产地在中国,对提升中国在世界茶业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张天福的科研理念更注重技术性应用推广,以提升茶叶的产量与质量,提高茶农的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张老的科研理念具有爱国富民的伟大思想,他生于名医世家,本可从事待遇优厚的医生职业,但他看到福建三大特产之一的茶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于是便违背父母意愿报考了金陵大学农学院,以身许茶。旧时的茶叶生产是制

7、茶手工、揉茶用脚,工效低下又不卫生,常被外国人刊报讥讽。张老深刻意识到欲振兴祖国茶业,改善茶农的生活水平,必须创制造价低、操作便利的揉茶机,用科学的方法制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落后面貌。1941年他在引进的日本全套红茶加工机械设备上,根据农村茶农的生产特点,加上自己的设计思路,创制了我国第一台制茶机,并将其命名为“918揉茶机”以激发群众的抗H爱国之情。解放后,张老又结合我国农村的生产实际,加强技术的推广应用,将“918揉茶机”改进为适合红茶揉捻的“五三”式揉茶机和适合绿茶、乌龙茶揉捻的“五四”式揉茶机,大大减轻了制茶工艺屮的劳动强度。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