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生产方式和其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产妇生产方式和其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ID:28083365

大小:63.7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产妇生产方式和其影响因素调查报告_第1页
产妇生产方式和其影响因素调查报告_第2页
产妇生产方式和其影响因素调查报告_第3页
产妇生产方式和其影响因素调查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产妇生产方式和其影响因素调查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妇生产方式和其影响素调查报告【摘要】目的通过对产妇生产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优化产妇生产方式的选择。方法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我们保健站自2012年6月-2013年07月对148例产妇的生产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具体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98人例行剖宫产分娩,50例选择顺产方式进行分娩,其中,剖宫产的比例达66.2%,其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一半;其中,影响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年龄较大(30岁以上)、健康状况不良、担心顺产影响胎儿、孕时就不准备自然分娩等等。

2、结论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采用医教结合的方式,选择生产方式,有利于剖宫产率的降低。【关键词】产妇;生产方式;影响因素;调查报告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48-02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产妇剖宫产的比例不断上升,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产妇剖宫产的比例已经由1996年的7.61%上升到近期的20%以上。因此,临床上如何掌握正确的剖宫产指征,确保母子平安健康,控制剖宫产率已经成为当下妇产科探讨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为此,在这里对

3、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我们保健站自2012年6月-2013年07月对148例产妇的生产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具体报告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资料均来源于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站自2012年6月-2013年07月对148例产妇,共发出问卷241张,收到158张,其中有效问卷148张,本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1.2调查方法: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我们保健站自2012年6月-2013年07月对148

4、例产妇的生产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具体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1.3调查标准:在分析时,要根据每一个研究对象的城镇居住情况、年龄、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顺产原因、主观因素等建立起相应的数据库,并给予全面客观评价。1.4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X2检验,计量资料用±3来表示,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2.2相关因素:经本组调查显示:影响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年龄较大(30岁以上)、健康状况不良、担心顺产

5、影响胎儿、孕时就不准备自然分娩等等。3讨论3.1剖宫产现状:近年来我国产妇剖宫产的比例不断上升,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产妇剖宫产的比例已经由1996年的7.61%上升到近期的20%以上。因此,临床上如何掌握正确的剖宫产指征,确保母子平安健康,控制剖宫产率已经成为当下妇产科探讨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另外,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指征也在不断地扩大化。3.2剖宫产潜在危害:虽然剖产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以及现代文明程度的提升。但是大量的国内外临床资料发

6、现,一定范围内剖宫产率的升高,使得围生儿死亡率降低,但是当其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围生儿的死亡率会不断下降。3.3相关因素:剖宫产比率的上升与多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包括社会因素、胎儿因素以及母亲因素。社会因素主要是为胎儿和母体安全着想,确保胎儿安全,避免心理压力和产前焦虑。由于工作负担、环境污染等对母体健康造成影响,导致产妇必须例行剖宫产。因此,剖宫产比例的上升是在社会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所造成的。总而言之,剖宫产作为一种非自然的生产方式,只能作为保护胎儿和解决难产的一种急救措施。因此,根据产

7、妇实际情况,采用医教结合的方式,让产妇对剖宫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合理选择生产方式,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控制其潜在危险的发生。参考文献[1]Achenbach,T.M.,Verhulst,F.C.,Baron,G.D.,Akkerhuis,G.W.EpidemiologiccomparisonsofAmericanandDutchchildren:I.Behavioral/emotionalproblemsandcompetenciesreportedbyparentsforages4to16.J

8、ournaloftheAmericanAcademyofChildandAdolescentPsychiatry.2006,10:65-66.[2]郑海仁.不同生产方式对产妇情绪状态的影响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0:142.[3]单晓芳.产科护理新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32:322-3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