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芳纶纤维改性和芳纶纤维增强复合资料用树脂基体的研究报告

关于芳纶纤维改性和芳纶纤维增强复合资料用树脂基体的研究报告

ID:28094126

大小:4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7

关于芳纶纤维改性和芳纶纤维增强复合资料用树脂基体的研究报告_第1页
关于芳纶纤维改性和芳纶纤维增强复合资料用树脂基体的研究报告_第2页
关于芳纶纤维改性和芳纶纤维增强复合资料用树脂基体的研究报告_第3页
关于芳纶纤维改性和芳纶纤维增强复合资料用树脂基体的研究报告_第4页
关于芳纶纤维改性和芳纶纤维增强复合资料用树脂基体的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芳纶纤维改性和芳纶纤维增强复合资料用树脂基体的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芳纶纤维改性和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树脂基体的研究摘要:芳纶纤维与各种树脂制成高性能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国防、汽车等行业,由于芳纶纤维具有高结晶度、表面化学活性基团少等缺点,使复合材料出现层间剪切强度、横向拉伸强度等性能较低等缺点,限制了复合材料性能的发挥及其应用领域的推广。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研究,集中在对芳纶纤维表面进行物理的、化学方面的改性处理以及合适树脂基体的选择。本文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展望。关键词:芳纶纤维复合材料改性树脂基体1前言1.1芳纶的定义芳纶是一种高科技纤维,它的全称为“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它具有优良

2、的力学性能,理想的机械性质和稳定的化学性质理想的机械性质。由芳香环和酰胺键构成了聚合物大分子的主链,且其中至少86%的酰胺基直接键合在芳香环上,每个重复单元的酰胺基中的氮原子和羰基均直接与芳香环中的碳原子相连接并置换其中的一个氢原子,我国将其定名为芳纶。它包括全芳族聚酰胺纤维和杂环芳族聚酰胺纤维2大类,全芳族聚酰胺纤维主要包括对位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和聚对苯甲酰胺纤维、间位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和聚间苯甲酰胺纤维、共聚芳酰胺纤维以及如引入折叠基、巨型侧基的其它芳族聚酰胺纤维;杂环芳族聚酰胺纤维是指含有氮、氧、硫等杂质原子的二胺和二酰氯缩聚而成

3、的芳论,如有序结构的杂环聚酯胺纤维等。由于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对位芳纶,其产品有Kevlar,Twaron,国产芳纶II)是中国市场上应用最广的芳纶,本文中芳纶均指对位芳纶。1.2芳纶纤维的应用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因有比强度高、比模量大、比重小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先进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有碳纤维、硼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芳纶纤维。芳纶纤维具有模量高、强度大以及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与金属和碳纤维相比,具有更低的介电常数[1].---,芳纶纤维与各种树脂制成高性能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信息等领域,且在轮胎、胶管、弹道以及

4、热保护产品、工程塑料方面有广泛的应用。1.3芳纶纤维的缺陷由芳纶结构可知,它是一种分子对称性、定向程度和结晶度很高的刚性分子而分子间横向作用较弱;另外,由于分子结构中存在大量不易移动的芳香环,使其分子间的氢键结合较弱,致使横向强度低,分子表面活性基团少,表面极性低,使得在压缩及剪切力作用下容易产生断裂,而且芳纶纤维表面易吸水,导致芳纶纤维与树脂基体结合成的两相界面强度低、层间剪切强度较小,影响了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发挥。因此,为了发挥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通过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2-3]和选择合适的树脂基体来改善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

5、情况成为了复合材料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鉴于以上原因本文重点讨论近年来关于芳纶复合纤维材料在纤维表面改性和适用树脂基体选择上的研究。2芳纶表面改性芳纶纤维的化学结构使得酰胺基团很难树脂的原子或基团发生反应,纤维表面呈现出较大的化学惰性,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能较低,粘附性及浸润性很差,两相界面粘结不理想,而载荷又都是通过界面来进行应力传递的,导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低,影响了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发挥,限制了它在复合材料中的广泛应用。芳纶纤维表面改性的主要目的是使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或在纤维表面引入一定数量的活性基团(-COOH,-OH,-NH2等)芳

6、纶纤维表面改性技术可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类,物理改性所需技术手段较高,本文重点讨论化学改性手段。国内外研究的芳纶表面处理方法很多,但真正实际应用的并不多。在这些方法中,化学表面接枝改性和等离子体改性两种技术是处理效果比较明显的。2.1物理改性物理改性法主要有等离子体处理法,超声波浸渍改性法,高能射线法(高能射线法又分为r射线、x射线和高能电子束法),表面涂层法。重点讨论运用较多的等离子体处理法和表面涂层法。2.1.1等离子体处理法.---等离子体处理技术是目前芳纶纤维表面处理方法中研究最多的一种,包括等离子体活化和等离子体接枝等技术,用惰性

7、气体和反应性气体条件下冷等离子体处理芳纶纤维表面[4]。Ping[5]采用氧等离子体对芳纶纤维进行处理,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由处理前的39.2MPa提高到处理后的40.4-52.0MPa。S.R.Wu采用NH3-,O2-,和H2O-等离子体对芳纶纤维进行处理,其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由处理前的20.6MPa提高到处理后的22.5~33.1MPa。2009年,大连理工大学Wang[5]等人用氧等离子体改性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发现等离子刻蚀和氧化反应处理后的芳纶表面有新的极性基团O-C=O形成,表面粗糙程度增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

8、同时纤维表面吸湿能力和自由能提高。等离子体处理效果较好,但是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需保持较高的真空度,进行连续在线处理存在很大的困难,且技术要求高。2.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