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纯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共存?.doc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纯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共存?.doc

ID:28095097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纯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共存?.doc_第1页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纯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共存?.doc_第2页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纯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共存?.doc_第3页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纯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共存?.doc_第4页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纯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共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纯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共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纯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共存?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纯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共存?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纯电动车与燃料电池车共存?  我国的纯电动车在世界范围,不论是市场还是技术都处于领先位置,且从能源战略转型和交通合理性等方面来看,坚持以纯电驱动为发展重点是符合国情的正确选择。  最近,据新华社消息,李克强总理在访日期间前往北海道,参观了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车“Mirai”。李克强询问了Mirai的续航里程等方面问题。从这个新闻我们可以发现,总理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十分关注。  这也在产业内外掀起了一波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热议,更有通过微博表达出对我国电动

2、汽车着力纯电动技术路线的怀疑。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新能源汽车”重点科技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与日本丰田有所不同。就氢燃料电池这条线来看,我国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同样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乘用车确实有差距,但这也与我国电动车的战略侧重点有关。”  “我国的纯电动车在世界范围,不论是市场还是技术都处于领先位置,且从能源战略转型和交通合理性等方面来看,坚持以纯电驱动为发展重点是符合国情的正确选择。”欧阳明高表示,我们不必扔掉产业优势、改换路线,更不能仅凭别人秀出的某项领先技术就否定自己

3、。    燃料电池产业化整体滞后纯电动5年以上?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经过多年的总结,2012年确立了纯电驱动战略。而作为新能源汽车主要技术路径之一,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重要战略纲要中,均被确认要大力发展。  “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图来看,氢燃料电池车的应用时间表和路线图,比纯电动汽车至少晚5年以上。”《电动汽车观察家》总编辑邱锴俊对记者表示,不同于目前纯电动车销售的火热,我国的氢燃料电池车有望在2020年左右开始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日本丰田的氢燃料电池车之所以能够获得在总理

4、面前展示的机会,欧阳明高认为,是因为作为一个汽车强国,日本花了20年时间投入其中,取得成绩也顺理成章。  “最先进的氢燃料电池堆能量密度已经达到3千瓦/升;一般燃料电池客车电池堆寿命已经能达到1万~2万小时,乘用车达到4000~5000小时;催化剂用到的铂金,也从原来的1千瓦用1克下降到仅需0.2克以下,大大降低了燃料电池成本。”邱锴俊总结氢燃料电池技术进展时表示。  提到氢燃料电池车的应用,欧阳明高向记者解释称,我国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技术和产业化水平与丰田并没有差距。相反,无论是续航里程、百公里氢耗还是价格,我国的燃料电动车都比丰田车更有优势。  事实上,去

5、年4月,5台福田欧辉燃料电池大巴,就在北京海淀上庄区域进行商业化运营。此后300余台两个型号的燃料电池大巴也在2017年陆续交付运营。有媒体称,相对于其他品牌的燃料电池大巴“接二连三”十几台、几十台规模的所谓“商业运营”,此次北汽福田300余台两个型号的燃料电池大巴的交付合同,才称得上全球首家商业化运营的燃料电池大巴项目。  根据相关规划,2020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规模累计达到5000~1万辆,商用车占主体,加氢站超过100座。2030年,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100万辆,加氢站超过1000座。  续驶里程500公里以内的乘用车  氢燃料电池相比锂离子电

6、池没有优势  “乘用车领域,燃料电池技术的确出现了较大突破,但是与之相关的产业链上游——氢燃料技术还不太理想。”欧阳明高坦言,先进的乘用车燃料电池技术仍要面临氢能技术的瓶颈制约。例如,车载储氢的氢瓶成本还很高,储存一公斤氢的乘用车氢瓶需要约1000美元。氢需要很大的压力来压缩,氢瓶压力一般可以达到700个大气压,因此,瓶子既要轻便又要保证强度。铝合金与高强度碳纤维材料的组合,导致氢瓶成本居高不下。  氢瓶之外,氢的制取、运输、储藏以及加氢站的成本与效率等,也是氢燃料电池不能迅速推广应用的原因。  氢气的密度小,要储存足够的氢燃料需要更先进的容器和介质。氢瓶压

7、强35兆帕、临界温度40K的中压深冷压缩氢气技术被认为是储氢比较理想的方式,能保证高的储氢密度,又没有太大的能量损失。“预计2025年可以实现氢气储存的理想状态,届时氢气成本有望降到40元/公斤。”欧阳明高说。  “即使目标实现,燃料电池乘用车跟纯电动乘用车比较,在续驶里程500公里以内仍然不具备优势。”欧阳明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纯电动车行驶100公里,消耗20度电,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波谷电价,公路充电站2元每度电,百公里消费40元,与氢燃料价格持平。但是对于纯电动汽车,百公里40元燃料费是比较高的消费,而氢燃料的40元还未考虑长距离运输,是比较低的测算,

8、因此,“电费一定比氢燃料的费用低,且车越小、行驶次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