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人机公司避不开的无人机避障技术.doc

浅析无人机公司避不开的无人机避障技术.doc

ID:28105904

大小:2.51 M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浅析无人机公司避不开的无人机避障技术.doc_第1页
浅析无人机公司避不开的无人机避障技术.doc_第2页
浅析无人机公司避不开的无人机避障技术.doc_第3页
浅析无人机公司避不开的无人机避障技术.doc_第4页
浅析无人机公司避不开的无人机避障技术.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无人机公司避不开的无人机避障技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无人机公司避不开的无人机避障技术  不知不觉,又快要到新一年度的CES了。  在2016年的CES?最拉风的,莫过于是Yuneec与英特尔合作的RealSense无人机智能避障表演;然后XIRO展出了引入激光避障技术的Xplorer2,也引入了激光避障技术;不久,第一台双目避障的消费级无人机?Phantom4,也在三月正式出货,揭开了无人机自动避障的时代。  避障技术,突然成为消费级无人机界别在2016年的关键词。    但在2016年年底,英特尔貌似集中精力于专业级无人机上,而爱范儿也报道过,Yuneec最新一台的自拍无人机Breeze上也弃用了英特尔的RealSense避

2、障。另一方面,大疆尽管还是大卖,但以自動避障為賣點的Phantom4,所受的关注程度远不及极度便携的MavicPro(上圖)。  消费者看起来,对“自动避障”兴趣并没想像的那么大,年初大出风头的自动避障,也突然由主角变成了跑龙套。    无人机避障技术概况    无人机的障障技术,是怎样的一回事?  最初的无人机,能透过陀螺仪和加速器,感知无人机的平稳程度,透过控制四个电机的输出,稳定自身的飞行和悬停形态。然后,无人机引入GPS和气压计感器,结合陀螺仪和加速器定位;GPS判断自身的平面位置,气压计判断自身的垂直高度,再透过控制电机输出,把无人机保持在同一平面和垂直点。  虽然,无

3、人机已经能成功找到三维的“绝对定位”(GPS平面坐、气压垂直高度),但如何在四边不靠的空中,感知四周环境,知道无人机与邻近事物的“相对定位”(与周遭四事的距离),成为了业界的最大课题。诚然,最新的一批无人机的避障技术,其实骨子里就也就是:以传感器判断周遭事物与自身的距离,然后透过控制电机输出,停止继续接近障碍、甚至是绕过障碍。    最初,无人机常用的测距方式为“飞行时间(TImeofFlight,TOF)”,无人机透过发射激光/红外线/超声波,然后计算电波反射到传感器的时差,估算障碍与自己的距离;但这种方法感知范围狭窄、距离也不够远。爱范儿曾报道,2016年的新一批无人机,主要

4、建基于计算机视觉:改用透过双目摄影机或结构光的造成的视差(Parallax)(上图),进行即时的三维建模,判定障碍物与无人机之间的距离。    但是,为什么消费级无人机的自动避障变得先进了,但仍然火不起来?    避障/飞行,一个矛盾命题    避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障碍物的存在;没有障碍物,根本也不需要避障。  无人机除了是一台机器人,它更是一台会飞的机器人;要拍机器人飞上天,为的也是要躲开各种地表的障碍,以取得更直接的移动路线、或是更广阔而无遮挡的视野。简言之,避障是要用来回避障碍,但无人机飞得愈高,障碍物就愈少,对避障的需求就愈来愈低。  所以某程度上,无人机加入避障能力,

5、本身还是矛盾命题。  为什么消费级无人机的自动避障技术,最后就火不了?也就是因为“避障/飞行”的矛盾?──?目前消费级无人机仍然以航拍为主。用户为了拍摄“上帝视角”,需要把无人机飞往高空;但在高空里却没有太多的障碍要躲,航拍无人机飞行愈高,景色愈壮观,愈壮观的景色,愈与避障无关(上图)。  虽然如此,无人机的自动避障技术在航拍上用处不大,但它在行业无人机里仍然十分重要。    举例说,植保无人机针对的是地面环境,一般在农作物的1–2米上空喷洒,无人机飞高了,就难以集中的喷洒农药;不会自动避障的话,很容易就撞到树了。同样地,专业电影无人机针对的也是地面的拍摄场景,飞得太高的话,什么

6、俊男美女也变成小豆一颗;但飞得太低,明星们都身娇肉贵,不个不小心削到脸皮,谁来负责?其余像经常穿梭灾场的救灾无人机、或是巡逻监察的安防无人机,更不在话下了。    自动避障技术真的没有用吗?    所以,无人机避障绝非没用,只是在消费级无人机上,火不了起来而已。    消费级无人机,真的不需要避障吗?不是的。航拍无人机在起飞、降落和和断线后的自动回航的情况下,仍然需要一定程度的避障能力;何况消费级无人机的用户,不少都是新手、是无人机的小白,更需要自动避障保护。正如爱范儿指出,不少新手在操控无人机的时候,最常犯的错误就搞错操作方向,简单来说就是“推前走左、推右走后”,然后撞墙(上图

7、)。  然而,由于“视觉避障”对计算能力要求极高,超出消费级无人机所能负担的程度。即使是高端如YuneecTyphoonH、大疆Phantom4或MavicPro,在成本和续航力限制下,只能提供单向的双目避障能力(直至大疆年底推出的Phantom4Pro,才提供左右两侧的红外线避障能力,然而作用仍有限)。即使前向避障也许能防止失控回航时的撞墙意外,但一般新手仍然经常因为操作失误,从侧向或后面撞上障碍,然后炸机。    更讽刺的是,自拍无人机飞得更矮,更需要自动避障吧?但偏偏是飞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