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doc

《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doc

ID:28105970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doc_第1页
《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doc_第2页
《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doc_第3页
《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doc_第4页
《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2003年9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印.?2003第32卷第5期删1而;(。磺)325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三国志注》所引杂传述略张新科(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南朝刘宋时期,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用了大量的杂传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从形式上看,这些杂传与史传不同,它们脱离史书独立存在,思想自由,篇幅短小,灵活多样,标志着魏晋时期古典传记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从

2、艺术渊源看,它们继承了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传统,但又有发展,往往以细节和人物的言行刻画传主形象,心理刻画较为细腻.且具有传奇色彩和感情色彩。它们既补充了《三国志》的不足,叉使历史人物个性化,因而有较高的史学、文学价值。关键词:《三国志注》;杂传;史学价值;文学价值中圈分类号:1207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0?5293(2003)05一0034?07南朝刘宋时期,裴松之以将近3倍的篇幅为陈寿的《三国志》作注(以下简称裴注)。与-般史书的注释不同,裴氏的主要精力不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而是大量援用经、史、子、集等各种资料,以补充原书的不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3、将裴注概括为六个特点:“一日引诸家之沧,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伪异;一日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日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日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日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  ”这个评价基本符合事实。在裴注所引用的资料中,杂传占了相当的比重。研究这些杂传,对于我们全面认识三囤时代历史,探讨唐前传记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及史传与杂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都具有积极的意义。1杂传是对史传以外传记的总称,这种传记在西汉后期逐渐兴盛。《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杂传217部,1286卷。据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汉隋之际杂传类书当有470部,可见此时杂传是十分丰富的。唐代史

4、学家刘知几《史通?杂述》将此期的杂传分为十类:偏记、小录、逸事、琐言、郡书、家史、别传、杂记、地理书、都邑簿。这个分法虽有不当之处,但也大体反映了杂传的面貌。裴注所引杂传丰富多样,如果从体裁来看,主要有:别传类:如《郑玄别传》、《孙资别传》、《华佗别传》等。  类传类:如《列女传》、《高士传》、《文士传》等。  行状类:如《山涛行状》、《先贤行状》等。单传类:如《郭林宗传》、《王弼传》、《马钧传》等。自传类:如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曹丕《自叙》等。家传、家谱类:如《苟氏家传》、《王朗家传》、《孙氏谱》等。  铭诔类:如《陆逊铭》、《曹植为文帝诔》等。另外还有许多带

5、有杂传特征的史书,如《汉魏春秋》、《汉晋春秋》、《献帝起居注》、《魏武故收稿日期:200204?28作者简介:张新科(1959一),男,陕西眉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34事》等以及赞、颂、祭文等。据统计,裴注引别传(包括重复出现的)63次,行状22次,家传11次,谱32次。这说明杂传的各种形式在汉魏以后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如果从内容方面看,裴注所引杂传主要有:先贤类:如《楚国先贤传》、《零陵先贤传》、《陈留耆旧传》等。  妇女类:如《列女传》等。神仙类:如《神仙传》等。志怪类:如《搜神记》、《列异传》等。英雄类:如《英雄记》、《江表传》等。

6、名士类:如《汉末名士录》等。隐逸类:如《逸士传》等。方志类:如《华阳国志》、《襄阳记》、《冀州记》等。  这些形形色色的杂传,有些还被裴注多次引用,如引《搜神记》14次,《文士传》15次,各种先贤传20次,《世语》40次,《江表传》136次,《华阳国志》19次。《三国志》由于叙事简括,人物形象并不十分鲜明,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寿书铨序可观,事多审正”。“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收,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由于裴注以补充事实为

7、主,以至于后人读《三国志》时,不得不读裴注。裴松之处在刘宋时期,注书时引用了大量的杂传,一方面说明魏晋以来,三国历史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另一方面说明古典传记在此时有了新的变化,即除了主流的史传文学外,杂传逐渐成熟兴盛起来,这是传记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裴注所引杂传作品,今天许多已经失传,仅从保存传记作品这个角度来说,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从裴注所引杂传来看,杂传虽不像正史那样反映社会的重大历史变化,但它们往往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历史,反映现实,仍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试举几类加以说明。地方性人物传记。从东汉末年开始,由于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东汉帝国走向灭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