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山隧道贯通测量开题报告

大丫山隧道贯通测量开题报告

ID:28122498

大小:71.67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2-07

大丫山隧道贯通测量开题报告_第1页
大丫山隧道贯通测量开题报告_第2页
大丫山隧道贯通测量开题报告_第3页
大丫山隧道贯通测量开题报告_第4页
大丫山隧道贯通测量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丫山隧道贯通测量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贵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设计)名称大丫山隧道贯通测量论文(设计)来源导师选题论文(设计)类型C指导教师王莉学生姓名邓小东学号080801110152班级测绘081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隧道贯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为确保隧道安全贯通,隧道贯通的测量工作,从首级控制网的建立到地上地下联系测量以及地下控制测量等各环节均作了误差估算和精度分析。控制隧道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误差,此外使地上地下坐标统一起来的联系测量,这些都是影响隧道贯通的主要误差来源之一,同时也是由地上到贯通面整个测量工作中需要控制的主要环节。因此,对隧道

2、贯通工程测量中有瓶颈效应的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误差,联系测量的方法研究与经验总结,非常重要,尤其是对新开展,更显得必要。隧道贯通测量是隧道施工中和贯通后的测量。前者是为确保掘进的坑道能按设计准确贯通而进行的一般包括:地面联测、地下导线测量和坑道掘进测量、放样掘进方向和坡度,并常检查其正确性;后者是在隧道贯通后,测定实际的横向、纵向和纵向贯通误差。目的是为获取实际的贯通误差值,作为下一步调整施工中线的依据,以获得一条调整后的隧道中线,作为扩大断面、衬砌以及在铁路隧道中铺设铁轨的依据。贯通测量包括平面贯通测量和高程贯通测量。前者是测定实际的横向和

3、纵向贯通误差,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国内隧道贯通测量工程多采用独头掘进和明挖法,暗挖法,造成洞室互不贯通,难以组织检核,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误差,同时随着我国地下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在原有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同时,新的施工方法也被用到施工当中,施工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其中有些施工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隧道工程中尽量采用精密导线,三角测量以及GPS测量技术进行,平面联系测量采用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进行。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1、地面控制网的布设                  

4、                                   (1)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横向贯通误差预计及方案确定        (2)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竖向贯通误差预计及方案确定    2、洞内控制网的布设                                                 (1)平面控制网布设方案、横向贯通误差预计及方案确定       (2)高程控制网布设方案、竖向贯通误差预计及方案确定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1、布网方案正确、可行,             

5、           2、贯通误差预计分析,使其精度满足贯通偏差的要求 ;3、 误差预计模型的选取正确,计算无误 ;     4、总结                               五、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教学第5周查阅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表。教学第6-12周布设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完成地面地下联系测量的贯通测量误差预计分析,平差达到设计要求。针对大山丫隧道地面控制网、洞内控制网布设方案进行贯通误差预计并最后确定方案。教学第13周编写设计,完成毕业设计初稿。教学第14周修改、完善毕业设计,上交毕业设计。教学第15周

6、教师评阅。教学第16周毕业答辩及成绩评定。六、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主要参考文献:1]李青岳,陈永奇主编.工程测量学(修订版)[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3.[2]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学.编写组.测量学(第三版)[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4.[3]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平差教研室编著.测量平差基础[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4]孔祥元,梅是义主编.控制测量学[M]. 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5] 贺国宏主编.桥隧控制测量[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6]GB 50026—93,工程测量规

7、范[S].[7]JTJ 061—99,公路勘测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9.[8]JTJ 071—9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99.[9]聂让,许金良,邓云潮主编.公路施工测量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0] 张项铎,张正禄编著.隧道工程测量[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8.[11]潘正风,杨正尧,程效军等编著.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目录内容提要写作提纲正文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4(一)固定资产减

8、值准备的概念……………………………………………4(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5(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