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绿色物理教育

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绿色物理教育

ID:28124729

大小:59.5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绿色物理教育_第1页
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绿色物理教育_第2页
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绿色物理教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绿色物理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习新课程标准倡导绿色物理教育梁仕忠广丙桂林恭城中学541000“绿色教育”是人木主义的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育,是一种在良好的物质、心理、人际环境下的教育,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育。绿色的物理教育是指充分发挥教学民主的,学生积极参与的,不断有新见解、新思维、新方法孕育产生的生机勃勃的物理教育,它有别于死气沉沉的、照木宣科的、一言堂式的“灰色”的物理教育。“绿色的物理教育”与“灰色的物理教育”的分水岭,就在于物理课堂上有没有生气,就在于学生是否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就在于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得到了长足的展开、思维品

2、质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和提高。绿色物理教育的实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参与学习物理,只有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操作活动并转化为内心体验后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学生在课前预习了高二物理“等势面”一节内容,虽然课木中给出了“等势面”明确的定义,但多数学生仍然一知半解,缺乏理解和想象。教学中,在简单复习了“电势”概念后,就直接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等势面”的理解,大多数学生只是从课木中断章取义地读一段,谈不出自己的看法。这时,有一位同学突然举手回答:“老师

3、,‘等势面&rSqU0;的概念与地理课中&lsqU0;等压面&rSqU0;的概念是否有点类似?”多数学生神态疑惑,个别学生还笑了起来,这时,我迅速表示两者的确类似,并给予了肯定,进而提出:什么是“等压面”?地理课中还讲到过“等温线”、“等高线”,如何理解它们?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线、面?能否从中获得对“等势面”的理解?课堂上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不少同学还提出了高考“分数线”、重力势能的“参考平面”等,很快大家对“等势面”的概念奋了较好的理解,为后面学4电场的能的性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重视知识的发现与探索一一重在过程只重视结论的教学,常常与知识的再现相联系,

4、提出的问题多半关系到结论的记忆与运用,这样的课堂常常是气氛沉闷的。而重视过程的教学,由于强化了探索与发现的环节,从而给学生留下了创新的空间、发展才能的机遇,学生兴致勃勃地探求,课堂充满了生机活力。例如,在“楞次定律”教学吋,你可以把“愣次定律”直接告诉给学生,然后逐词剖析,理解定律,做题巩固;你也可以创设类似科学家发现定律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探索发现规律。两者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显然是不同的,只奋后者的教学才能激发再探索、再发现的欲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三、重视学习主体的内心体验一一重在领悟缺乏营养的植物是柔弱的,缺乏领悟的教学则是苍白的。绿色物理教育的

5、一个重要宗旨,就是让学生自己消化、理解、吸收。有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成天忙于做题,缺少了“悟”的环节,没冇时间将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血肉,这是值得忧虑的。例如,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吋,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变小。(B)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合力不断变大。(C)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加。(D)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按常规方法分析,教师把物体下落过程中的受力、运动分析得头头是道,但不

6、少学生仍处在云遮雾罩之中。这吋,不妨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先“看”清楚物体下落的过程,再要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适度地点拔和引导。这样做虽然会多花些时间,但学生内心的体验和成功的愉悦正是我们教学的0的之所在。四、珍视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一一重在鼓励在物理教育中,应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并进行恰当的鼓励。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欢乐,而不是咀嚼失败的酸果。要善于挖掘学生冋答中的合理成分、学生思维中闪光的亮点,小心翼翼地呵护正确的幼苗,剔除谬误的部分,补充、修正学生的解法,使之成为正确、可行的方法。要尽可能使每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能体面地坐下。例如,我在

7、讲“用悬挂法求薄板的重心”吋,就有一位姓陈的学生提出了更简单的方法:直接用手指尖支起薄板,平衡吋指尖的位置就是薄板的重心。我把这种方法称之为“陈氏法”,并要求全班同学讨论“陈氏法”所包涵的物理原理以及适用范围,此吋的课堂交还给了学生,学生的智慧碰撞激发,轻松愉快地沉浸在自我发现之中。长江后浪推前浪,满树新枝盖老枝。我们要确立“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念,从培养创新精神的高度出发,从人的可持续发展着眼,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活动空间,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开放思想、创新实践,使学生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让灰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