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 “摩擦生电”有望拯救可穿戴设备续航.doc

脑洞大开 “摩擦生电”有望拯救可穿戴设备续航.doc

ID:28131776

大小:18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脑洞大开 “摩擦生电”有望拯救可穿戴设备续航.doc_第1页
脑洞大开 “摩擦生电”有望拯救可穿戴设备续航.doc_第2页
脑洞大开 “摩擦生电”有望拯救可穿戴设备续航.doc_第3页
脑洞大开 “摩擦生电”有望拯救可穿戴设备续航.doc_第4页
脑洞大开 “摩擦生电”有望拯救可穿戴设备续航.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洞大开 “摩擦生电”有望拯救可穿戴设备续航.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脑洞大开“摩擦生电”有望拯救可穿戴设备续航  可穿戴式设备(也称“穿戴式装置”)产品正夯,但是电池续航力却是可穿戴式设备市场成长的一大罩门。如果穿戴者可以随时随地为自己的装置充电,穿戴式设备就不再需要以大颗的电池来延长续航力了!如果摩擦生电奈米发电机的技术,在未来可以达到商业化的标准,一切梦想都可以成真了!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报告,在2014年,穿戴式装置(基本型及智能型)的市场出货量约1,960万台,在2015年,预估出货量将成长至4,570万台,至2019年更上看1.26亿台(图一),而这五年的年平均复合成长率高达45.1%。    图一、IDC穿戴式装置预估出货

2、量  如此乐观的预估,应是基于,在初期,人们对高科技产品的尝鲜及炫耀心理所建构出的消费行为,以及,以商品实用性甚至是必需品为导向的长期市场需求;而大家都很清楚的是,“实用性”才是穿戴式装置商品能够屹立不摇、生生不息的保证。  穿戴式装置的“实用性”指针,除了功能(funcTIon)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续航力”了。以目前最夯的AppleWatch来说,每天晚上都得脱下来充一下电,消费者已经稍嫌麻烦了,若是24小时监测的医疗照护穿戴装置,也需要每天脱下来充电才能续用,这种东西的实用性已经被大打折扣了。  以目前的产品表现来说,电池续航力的确是穿戴式装置市场成长的一大罩门。  要提升

3、穿戴式装置的续航力,可以从二方面着手,一是设计极低耗电的传感器、处理器、通讯模块等组件,以及优化系统的电源管理;二是改良电池技术。  相较于半导体组件设计所获得的改良进展,电池技术则面临更多的挑战。现今厂商不仅要研发出续航力超强而且体积又小的电池,最好还能让电池具备可挠的特性,以搭配各种型态的穿戴式装置;而在未来,智能型穿戴式装置的功能势必更加强大,这也意味着装置内含的组件将会越来越多,结果就是耗电量将只会增不会减,因此,电池技术就必需要有重大的突破才能未雨绸缪。  延长穿戴式装置的续航力,除了等待新电池技术的支持之外,还可以透过“改变充电的方式”让使用者“有感”,例如,具备(远

4、距)无线充电功能的穿戴式装置,就可以在“不必脱下”的情况下随时充电,永远turnon,但前提是需配合无线充电发射器的装设位置(如图二);若是依照“能量采集”(EnergyHarvesTIng)的原理,将穿戴者本身产生的动能(摆动、摩擦)转换成电能来供电,则可以随时随地将电池充饱,而且也没有充电位置的限制,因此,穿戴式装置就可以全年无休的为您服务了。    图二、远距无线充电示意图  虽然能量采集的技术仍在研究阶段,但已有令人瞩目的突破进展,例如,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王中林教授(Prof.ZhongLinWang)及其团队利用“摩擦生电效应”(TriboelectricEffect

5、),以及“静电感应”(ElectrostaTIcInducTIon)原理所设计出的摩擦生电奈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Nanogenerator;TENG)就是很好的例子,该团队在此研究议题上所获得的成果,已将单位面积发电密度(AreaPowerDensity)提升到1,200W/m2,能量转换效率(EnergyConversionEfficiency)也高达50%~80%,所提供的电量甚至可以点亮1,000颗绿光LED组件(如图三)。    图三、用鞋子撞击地板上的奈米发电机,产生的电量可以点亮1,000颗LED  TENG不但牵涉到电学原理,更包含材料、化学、奈米技

6、术。它的输出表现可以透过多种方法增强,包括材料选择、薄膜表面纹理形貌以及奈米化合物结构。  可运用的材质除了金属之外,还有聚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压克力)、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铁氟龙)、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聚酰亚胺薄膜(Kaptonthinfilm)、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及聚酯(polyester;PET)等等,差别在于,不同的材质会有不同的饱和摩擦电荷密度。  “能够产生大量电荷的输出取决于摩擦表面的性质。在聚

7、合物薄膜的表面上采用奈米材料的图案增加了片材的接触面积,产生的电力可以有上千倍的差异”,所以为了增加接触面积,薄膜表面通常会设计成密布的锯齿、颗粒或长刷状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