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ID:28136386

大小:58.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_第1页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_第2页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_第3页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_第4页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宄摘要:种性制度是印度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印度的独有特征。虽然世界上的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存在过种姓制度,但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具有保存完整性和森严性特点,在世界上存在的时间最为久远。直到现在,种姓制度仍然对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具有较大影响。本文对古印度种性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主要从概念及特点,在古印度所扮演的角色,产生种性制度的原因及对印度社会造成的良恶性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关键词:古印度种姓制度影响中图分类号:C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05-0293-02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

2、“瓦尔纳”制度。种姓制度主要是根据居民的肤色及文化差异,将古印度居民分为雅利安瓦尔那和达萨瓦尔纳两类。由于古印度时期社会的阶级分化处于初期形成阶段,社会分工尚不明确,瓦尔纳制度处于萌芽时期。种姓制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主要是用以维护社会秩序和防止社会暴乱的有力工具,是种姓制度精神的集中体现。到了近现代,印度法律试图消除种姓制度的影响,但是结果并不乐观,与种姓制度在印度的根深蒂固有直接影响。一、种姓制度概念及特点1.种姓制度概念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与南亚其他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体系,以婆罗门为中心,对内婚制群体进行划分,结合居住地区的不同划分成许多种性,再依照所居聚落的不同

3、将其分为许多的聚落种姓,再分成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构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涵盖了印度的绝大多数群体,与印度社会体系、宗教及人际关系息息相关,是古印度社会中重要的社会制度及规范[1]。2.种姓制度特点2.1历史悠久种姓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代中叶,从中亚细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了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被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2.2深刻影响人民生活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氏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

4、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严格实行族内婚。在犯罪及刑罚方面要求根据犯罪人和受害人的不同种姓来决定,通常采取上等族轻罚,下等族重罚形式,深刻影响着印度人民的日常生活。2.3与宗教紧密相连雅利安人之所以创建严格的种族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崇高地位和加大对被征服者的控制。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内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目前,虽然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种姓制度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但是要想废除该项制度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2]。2.4种姓界限森严种姓制度是造成社会不平等的关键原因,由印度传统家庭背景及遗传决定。由于古印度法律制

5、度中没有对提升家族地位进行评价,在种族制度下,对于一些低等的种姓人来说,在出生时就已经确立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在工作上要延续自己祖辈的职业,种姓制度对职业世袭有着严格的要求。二、种姓制度在古印度所扮演的角色种姓制度主要是指以印度为主的南亚国家居民中一种严格区分社会等级的集团制度。当雅利安人进入到印度的七河流域后,为了将白肤色的人与黑肤色的人划分开,开始使用瓦尔纳一词,随着社会的不断分化,以部落首领的武士集团逐渐与雅利安人脱离开,将社会分成4个等级,依次为婆罗门、罗惹尼亚、吠舍及首陀罗。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分化,种姓制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体系。其中第一等级婆罗门,不仅参与政事

6、,还形成了专门的祭司阶级,从事政事。第二等级的罗惹尼亚掌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的吠舍,以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主。第四等级的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是一些受歧视的无权居民,长期处于遭奴役和被压迫,主要从事奴隶、雇工等工作,要为前三个种姓进行服务。前两者是种姓的剥削者,不需要从事任何的生产劳动,而后两者是前两种人奴役和剥削的对象。此外,还有比首陀罗更低的等级,被成为不入流的贱民。受种姓制度影响,各种族之间不可以通婚、交往、并坐及共食。如果高等级的人与低等级的人发生冲突,低种族的人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对高种族的人造成伤害,就会斩断其那个部位。例如,低种族人用手对高种族人造成伤害,

7、就会将低种族人的手斩断。而高等级的人即使是杀死了低等级的人,仅用牲畜抵偿就可以。并且种姓制度还规定,不同的种姓之间不可以通婚,如果违背这一要求,连同他们的父母都将被贬为贱民。虽然种族制度已经被废除了,但是印度社会上仍然保留深度的种族烙印[3]。图1印度种姓制度及社会分工三、古印度为什么会产生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到印度以前,属于氏族部落社会,在原本的部落中存在着出征打仗的首领和武士,主持宗教祭祀的僧侣及从事放牧的一般牧人。在最初阶段对这三种人的界限划分并不明确,他们之间相互通婚,职业也并不是世袭的。进入到印度后,雅利安人由游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