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塘(芍陂)古代水利工程考古调研报告

安丰塘(芍陂)古代水利工程考古调研报告

ID:28140606

大小:19.7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安丰塘(芍陂)古代水利工程考古调研报告_第1页
安丰塘(芍陂)古代水利工程考古调研报告_第2页
安丰塘(芍陂)古代水利工程考古调研报告_第3页
安丰塘(芍陂)古代水利工程考古调研报告_第4页
安丰塘(芍陂)古代水利工程考古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丰塘(芍陂)古代水利工程考古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安丰塘(芍陂)古代水利工程考古调研报告  【摘要】安丰塘古称芍陂,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由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组织修建,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2600多年以来安丰塘屡有兴衰,曾多次维修整治,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有过8次大规模治理、整修和加固。XX年8月至9月,本人有幸参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安丰塘古代水利工程进

2、行的田野考古调查,现将本次的考古调查整理报告如下。  【关键词】安丰塘水利工程考古调研  一、历史背景  安丰塘位处安徽省寿县城南约35千米安丰塘镇境内,东接堰口镇,南邻保义镇,西接板桥镇。该塘由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于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组织修建,比都江堰还要早300多年,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与都江堰、郑国渠、漳河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有“天下第一人工大塘”之称。《水经注》记载:“淝水流经白芍亭,积水成湖,故名芍陂。”后因隋朝在此地设置安

3、丰县,又称芍陂为安丰塘。安丰塘的建立,为楚国的农业发展和国家的强盛,以及楚国末期定都寿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1988年1月13日,安丰塘被国务

4、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XX年10月13日,在法国蒙彼利埃国际灌排委员会召开的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安丰塘被认定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安徽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同年11月17日,安丰塘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二、芍陂变迁  安丰塘在建成时期周长约150千米,占地面积约960平方千米,蓄水量达亿立方米,约在现今寿县淠河与瓦埠湖之间,南起贤姑墩,北至安丰铺和老庙集一带。安丰塘在修建初期在南端设五门亭作为进水口,北面分别并列设置芍陂渎和香门陂两座口门,作为灌溉输水

5、口。由于该片区域东北、西北地势最低,便在东北设井字门,西北设羊溪门。五门亭、芍陂渎、香门陂、井字门、羊溪门五座口门配套作为控制性水闸,兼有灌溉和泄洪功能。安丰塘水源主要来自于山溪来水和子午沟引水。安丰塘东面为积石山,东南面为龙池山,西南面为六安龙穴山,山溪来水就是把这三面山上流下的溪水汇集于芍陂。由于山溪来水较受降雨量影响,再加上上游拦蓄,来水远不能满足芍陂蓄水的要求。为此,孙叔敖引淠河水自淠源河上的众兴集南,经子午渠至葛嘴汇山源河水入塘河,从此芍陂水源有了保证,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

6、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2600多年以来,随着历史变迁、朝代更迭及行政区域变化,安丰塘屡有兴衰。据史料记载,东汉年间,因年久失修,陂废,东汉章帝建初年间,庐太守王景主持修陂。东汉献帝建

7、安年间,刘馥开始扩大屯田,兴修治理芍陂。三国魏曹芳正始年间,邓艾兴陂修渠,�大香水门,开渠引水,直达寿春城壕,既用于屯田耕作之灌溉,也有利于漕运畅通。西晋武帝时期,刘颂任淮南相国时,为政清明,岁修芍堤,芍陂又兴。后西晋灭亡,连年征战,兵戈不断,芍陂又废。宋文帝元嘉年间,刘义为豫州刺史,镇寿阳,遣殷肃治陂,疏源通流,引淠入陂,芍陂又兴。梁陈年间南北纷争,芍陂又废。隋朝初年,赵轨任寿州总管长吏指挥治陂,开三十六门围堰,《隋书・赵轨传》记载:“芍陂旧有五门堰,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史,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倾

8、,人赖其利。”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北宋年间,整修斗门,筑堤防患,曾获得灌田数万顷的效益。然而,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