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几点看法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几点看法

ID:28164173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几点看法_第1页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几点看法_第2页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几点看法_第3页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几点看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几点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几点看法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强调学生应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尤其着重指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但现在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针对这种现状,我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切实落实“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观念教育是面对所有学生,让所有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培养几位考试能手,这就要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应当着力加强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更加注重思想

2、文化和情感教育,注重对学生的思想熏陶,情感陶冶和人格塑造。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和较强的社会生活能力。二、重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老师“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老师成了学生行为的楷模和标准。老师也压制有悖于自己人格标准的行为思想,学生的个性得不到自由发展、权利与尊严得不到尊重。教师和学生都是学校的主体,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获得发展。这就要把师生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师生之间形成一种朋友关系,师生之间能平等对话,交流和相处。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独立人格才能

3、得到尊重,所有学生才能平等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三、让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在实践中构建、强化学生的价值观。学生的人格塑造不能简单依靠口头说教,而要让学生到开放的生活世界中去感受,去体验,去锻炼是非辨别力,道德选择力和思想批判力。选取学生生活中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文明的、让学生迷惘的、有悖于学生价值观的日常现象和表现高尚品质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去讨论、去辩驳。学生有了这样的生活感受,就可以自主地积极地去思考,去辩别,去判断,去选择。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能唤醒,学生特性修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激发。

4、还要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义务劳动和公益活动。在了解社会生活的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遵纪守法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等多方面的道德品质。四、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就语文学科来说,本来是应该充满生命活力和情感魅力的,是丰富的人文资源,但长期以来却基本上处于重工具轻人文、重思想轻情感、重形式轻内容、重语言轻文学的状态。语文教学在培养受教育者人文精神、人文素养方面承担着特殊的责任,在重视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它更为重要的责任是“文以载道”,注意文化思想和道德情操的

5、熏陶,使学生受到母语文化,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成为有思想、有道德的人,打上民族精神烙印的人,这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社会功能。首先,要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新课程标准加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也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大多是名家精品,文质兼美,承载了中华文明的脊髓。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领悟其中的情感,挖掘

6、其丰富的情感内涵,并探讨其人文价值,可以使他们形成美好的情感,健康高尚的情操,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其次,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还是选择教学方法,都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关心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要特别关心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即使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的看法,也不要轻易否定。其三,要重视语言实践。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语言有所感悟,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味语文中的人文性;要注重阅读的

7、作用。在作文教学中,要布置一些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有利于人格培养的题目,让学生能在作文中发泄自己的苦闷和忧伤,享受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丰富语言,锤炼人格。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令令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切实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力度,提高人文精神教育的质量,以培养有广博文化知识、有远大人生理想、有高尚人文精神、全面发展的人才。陈娟,陈仲,湖南临湘市第二中学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