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制改革与地方纷争-1920年代安徽实施“新学制”研究

学制改革与地方纷争-1920年代安徽实施“新学制”研究

ID:28170238

大小:60.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学制改革与地方纷争-1920年代安徽实施“新学制”研究_第1页
学制改革与地方纷争-1920年代安徽实施“新学制”研究_第2页
学制改革与地方纷争-1920年代安徽实施“新学制”研究_第3页
学制改革与地方纷争-1920年代安徽实施“新学制”研究_第4页
学制改革与地方纷争-1920年代安徽实施“新学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制改革与地方纷争-1920年代安徽实施“新学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制改革与地方纷争:1920年代安徽实施“新学制”研究关键词:安徽;教育界;新学制;地方主义摘要:1923年,安徽教育厅长江令7倏令实施新学制讨论会,在安徽推行新学制。然而,根深蒂固的地方主义让安徽的新学制改革大打折扣。在安徽的新学制改革中,由于经费短缺,高级中学发展明显滞后,这直接导致三年后初中生升学的困难。而此时,筹办安徽大学,将高中改办预科的动议,又引发了中学“三三制”与“四二制”的争议。新学制改革的困难与阻力,以及自由与弹性,在安徽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中图分类号:G40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43503037307Keywords:Anhui;educational

2、circles;neweducationalsystem;localismAbstract:In1923,theAnhuieducationminister,JiangWeihelddiscussionoftheimplementationoftheneweducationalsystem,advocatingtheneweducationalsysteminAnhui.However,deeprootedlocalprotectionismmadetheeffectivenessofAnhuineweducationalsystemgreatlyreduced.Intheneweducat

3、ionalsystemreform,becauseoftheshortageoffunds,andhighschooldevelopmentlaggingbehindobviously,triggeredthedisputeof“threethree”and“fourtwo”systems.Thedifficultiesandresistanceoftheneweducationalsystem,aswellasthefreedomandflexibility,havebeenfullyreflectedinAnhui.1922年“新学制”改革奠定了近代中国“六三三”的基本学制架构。学界对此

4、己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宄。但就研究成果而言,多集中于学制实施前的酝酿与争论,较少实施过程的深入探讨;①就研究视野而言,多侧重于国家制度层面的宏观勾勒,缺少实施状况的个案分析。②有鉴于此,笔者以安徽为例,分析地方社会实施新学制引发的各种反应及其调适过程,以期增进对1922年“新学制”如何“落地”的动态了解,在此基础上加深对近代中国地方教育发展的认知。一、安徽实施“新学制”清末民初,中国主要借鉴模仿日本学制。这种学制时间偏长且过于僵化,实施之后弊端逐步显现。迨至五四时期,教育界要求改革学制的呼声日趋高涨。1915年4月,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届大会在天津召开,湖南省教育会就提出改革学校系统案。时隔五

5、年之后,学制改革再次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1920年,全国教育联合会第六次大会召开,“提出学制议案者有安徽二案,奉天、云南、福建各一案”。[1]846847大会以时间短促,不能骤行议决,特拟定办法四条,广泛征集意见,并将学制系统案作为下届大会优先讨论的议题。1921年,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七次大会共收到学制议案11件。会议以广东省教育会提案为底本,与其他各案进行比较审查,最终议决学制系统草案。相比以往,草案最大的变化在于中小学学制的改变。其中小学取消国民和高小的划分,修业年限定为六年;中学分为两段,初高中各三年。草案议决之后,一方面通函各省区教育会、高等教育机关、全国各报馆、教育杂志社征求意见,

6、一方面呼吁各省区拟定各级课程草案及实施办法,提交下届联合会讨论。[1]860第二年9月,“教育部鉴于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连年提议改革‘学制’”,且“己通过草案,各省有讨论者,有试行者,知旧制之必不能保全”,[1]983乃召开学制会议,通过学校系统改革案等四项议案,并转交同年10月第八届全国教育联合会进行讨论。在与全国教育联合会代表沟通幹旋后,教育部于同年11月呈请大总统批准实施学校系统改革案。由于教育部的学校系统案完全不提第七届全国教育联合会学制草案,并单方面希望能够维持教育部学制会议的原案,一度与全国教育令合会代表发生争执,浙江省代表许倬云甚至登台演说大骂教育部。后在胡适等人调停之下,折中两种

7、方案,才平息了双方纷争。参见胡适:《记第八届全国教育联合会讨论新学制的经过》,收入曹伯言编:《胡适学术文集:教育》,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34239页。在这场“新学制”改革中,安徽教育界颇为积极。早在1920年全国教育联合会第六次大会上,安徽代表就提出改革学制的两条议案。1922“新学制”颁布后,新任安徽教育厅长江令7白硇男轮命”,“拟首先实施”,当即“呈请省署,邀请全国名流”,[2]举行实施新学制讨论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