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gdp创新统计指标体系(上)

改造gdp创新统计指标体系(上)

ID:28179269

大小:61.7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7

改造gdp创新统计指标体系(上)_第1页
改造gdp创新统计指标体系(上)_第2页
改造gdp创新统计指标体系(上)_第3页
改造gdp创新统计指标体系(上)_第4页
改造gdp创新统计指标体系(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造gdp创新统计指标体系(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改造GDP创新统计指标体系(上)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遇到了怎样的瓶颈?我以为,陈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我国今后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处理好“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与更好地发挥政府对市场的主导调控作用”之间的关系,则是我们今后能否突破这个瓶颈的一个关键。这个关键性的课题解决好了,不但可以成功完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还会使得我国的国民经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稳定地持久发展。我还以为,现在我们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沿用的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不仅不能在解决这个课题上发挥正面的作用,反而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阻碍,仅仅对它进行局部的修修补补是无法让它担此重任的,重新建立一个能够全面

2、精准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各领域运转情况的统计指标体系,或许会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点。下面展示的内容就是我多年来在这方面思考的一个大胆探索建立一个能囊括全社会资金动向的“全覆盖账户指标体系”。“全覆盖账户指标体系”的由来33年前,我受列昂惕夫创立的投入产出表的思路启发写了我的大学毕业论文《建立全面反映社会资金动态的指标体系》,文章耗时一年。论文递交上去后,竟被分配审阅的老师姜树莶副教授批为“看不懂”。后来改为由深谙西方经济学的杨曾武教授审阅才获得通过,但是,我的论文并没有获得我所期待的评价,这成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个心结。30多年来我一直企图把这个心结解开,那就是把当年无法全力以赴

3、完成的这项“独立研究”有个善始善终的结果,寄望它的完成能获得相应的社会承认,但是苦于时间和精力的不足而长期搁置。2004年我终于有了一段足够充分的时间对它加以整改了,整改后,我命名之《社会财富动态分析个可以全面揭示社会文明与进步变化的指标体系》。文章完成后,我把它传给我很熟识的一位统计界权威人物,但是得到的回复再一次让我失望。从那时起又过了近十年,当初的那个夙愿在今天再一次化作了执着,驱使我又把它进行了一次更大的修改。过程中意外地让我窃喜的是:我突然发现,依照我的那个探索,很可能用我理想中的那个指标体系为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某些疑难提供帮助,最起码也能够为解释当前社会中

4、的一些复杂经济现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角度。2004年的那一稿中,我给这个指标体系起了个名字:SMASSocialMoneyAnalysisSystem,它的结构是一本巨型的台账,需要人们用海量的社会经济信息数据填充它的每一个表格,把全社会所有的资金现象都以数据的形式包罗在其中,然后它就能够向人们展示出全社会资金的动向、趋势、各个经济主体的资金构成和规模变化,我真的认为,它可以成为一个用来鸟瞰整个社会经济的“太空预览”。由于它几乎从根本上质疑乃至颠覆了迄今为止我们用来了解国家经济状况的基本统计手段,包括调控宏观经济的GDP体系和世界各国采用的两类核算体系:国民核算体系和物质产品平

5、衡表体系,在它的行进之路的前面屹立着那么巍峨的高山,能有容许它出世并存身的一片天地么?不管它今后的命运如何,我还是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对它进一步的修改,让它再次接受命运的挑战和处置,因为我相信,以数字来描述社会经济这个庞然大物的方法和方式绝不止一种,我只是在执著地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尝试一种新的方式,何况先前的那几种已经被人们反复质疑和批评,如总产值、净产值指标的消失,GDP指标的“不绿色”和无法成为经济决策者得心应手的工具,这就更让我对所做的一切感到有价值有意义。我本应当开门见山地直接介绍这个指标体系,无奈要想让它易于被人理解,还需要再接着说一些絮语。马克思抓住了刚刚兴起的资本

6、主义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现象__交换,从这里开始,他导演了以剩余价值为主角的一场宏大的悲剧《资本论》,列昂惕夫则是抓住了苏联管理国民经济的核心__物质资源和社会产品的调配,也就是社会资金、自然资源的投入和社会产品的产出,做了一个巨大的“各个生产部门间联系和平衡表”,它把前人的一个数学算式(矩阵)成功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间的物质调配。在冷战时期,不少西方的经济学家开始怀疑:资本主义会不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真的被苏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所超越和取代?因为依照西方人对经济模式的理解,是没有办法对全社会的经济体系进行调控的,社会经济也不应当被人为地操控,因为在他们的社会中,企业家是不会听从政

7、府的法令来安排生产的,顶多也只能像日本人在70年代所做的那样,用“投入产出法”对来年的经济规模和结构变化进行局部的和大略的预测。有条件用“投入产出法”的方法来掌控国民经济的,只能是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人当时就做到了这一点。如果苏联能够运用“投入产出法”最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发展经济,苏联的经济国力超越美国就只是时间问题了。那就意味着当初肯尼迪总统和赫鲁晓夫主席之间约定进行的“和平竞赛”那场赌博的胜负没有悬念了。苏联后来是因为片面强调发展军工经济而导致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失调,最后引发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