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串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

复习串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

ID:28180631

大小:12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8

复习串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_第1页
复习串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_第2页
复习串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_第3页
复习串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_第4页
复习串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_第5页
资源描述:

《复习串讲: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秦文学概述一、先秦文学特点:(一)文史哲不分。(二)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二、原始诗歌:(一)内容: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劳动歌谣。(2)祭祀歌谣。(3)图腾歌谣。(4)婚恋歌谣。(5)战争歌谣。(二)艺术特征:(1)它是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是诗、乐、舞的结合。(2)再现生活的直接性。(3)语言简朴、节奏流畅。(4)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三)神话1、概念: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

2、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集体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2、《山海经》是保存远古神话最多的古籍。3、艺术特色:第一,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对后世的艺术审美与创作发生了重大作用。第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形成。第三,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第四,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诗经》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又称“诗三百”,“三百篇”。全书主要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五百多年间

3、的作品。二、《诗经》成书:“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三、《诗经》的分类“诗”最初都是乐歌,根据音乐的不同,《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类。四、《诗经》“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即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曲,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曲,他们大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分《大雅》、《小雅》两部分。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曲,《颂》中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合称三颂。赋与“比”、“兴”为一组范畴,指《诗经》的铺陈直叙的表现手法。比即比喻手法。“兴”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为托物起兴。五、流传:《诗》遭秦

4、火之后,因易于记诵的特点,特赖口耳相传得以保全。汉代有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家传授《诗经》。齐、鲁、韩“三家诗”当时并列于官学,书写用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为“古文诗”。六、《诗经》艺术成就与地位(一)艺术成就1、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里的绝大多数诗篇,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描述,真实而又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表达了广大人民的理想和愿望。2、赋、比、兴是《诗经》中最突出的艺术表现方法,它们同风、雅、颂被称为诗的“六义”。古人一

5、般认为赋、比、兴是用,即表现方法。风、雅、颂是体,即表现的内容、体制。3、句式和章法。《诗经》以四言为主,其间杂有二言之八言不等。《诗经》多重章迭句。《诗经》中的重章,许多为整篇中同一诗章重迭,每章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这样的句式和章法,造成了强烈的抒情效果。(二)地位与影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它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1、《诗三百》中的诗歌或者表现多姿多彩的爱情生活,或者表现色彩秾丽的婚姻生活(幸福抑或不幸),或者表现战争、徭役给广大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或者表现劳动生产以及劳动者的生活,或者歌咏民族历史及其重要历史人物,基本上都是“

6、极质正的现实文学”。它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原则,启迪了历代诗人,《诗三百》奠定了中国诗歌史的现实主义传统。2、《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世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诗经》中运用的比、兴手法,为历代诗歌创作所沿用;《诗经》的章法句式,韵律语言,都成了后世文入学习运用的楷模。3、《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民歌,为后世诗人学习民间文学创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向民间文学学习,从而发展中国文学事业,这是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4、《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很多重要母题,比如四时田园、日

7、暮思归等。《左传》一、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言、事相分,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言事相融,内容详赡,富于文采。第三阶段是战国中后期,以《战国策》为代表,它采取国别体,吸取《左传》、《国语》的创作技巧并加以发展,使历史散文发展到新的高峰。二、《左传》(一)《左传》的作者,说法不一,传统说法认为是鲁国的左丘明。《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二)学界一向有《春秋》“三传”之说,另两传是

8、《公羊传》、《谷梁传》。(三)《左传》思想倾向1、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就是在为政之中重视民心民意,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左传》表现出以民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