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ID:28183208

大小:5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7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_第1页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_第2页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_第3页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_第4页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产业链视角的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摘要: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蔗糖业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探讨了构建蔗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思路,并为进一步促进蔗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和产业链的形成提供参考建议。关键词:甘蔗;蔗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5-1199-03StudyontheDevelopmentofCaneSugarCircularEconomyBasedontheViewofIndustrialChainWANHuan(CollegeofFinanc

2、ialandEconomics,GuangxiUniversityofTechnology,Liuzhou545006,Guangxi,China)Abstract:Weproceedfromtheperspectiveofindustrychain,analysisthedrawbacksofcanesugarindustryinthetraditionaldevelopmentmode,exploretheideaofbuildingacanesugarindustrycirculareconomyindustrialc

3、hain,andprovidereferencetofurtherpromotethecanesugarindustrycirculareconomydevelopmentandtheformationofindustrialchain.Keywords:sugarcane;canesugarindustry;circulareconomy;industrychain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

4、发展的经济。蔗糖业主要包括甘蔗种植和蔗糖生产两大部分,涉及糖料基地建设、良种培育、原料蔗生产、制糖、蔗渣和糖蜜的综合利用等环节。甘蔗是中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种植面积占中国常年糖料作物面积的85%以上,产糖量占食糖总产量的90%以上。蔗糖业已成为主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蔗糖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然而,中国蔗糖业发展过分依赖资源消耗的增长方式仍然没有改变,产业链也较短。目前,部分蔗区仍然存在着甘蔗种植分散、蔗地单产偏低、蔗农和制糖企业收益不高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根源于蔗糖业传统发展模式的种种弊端。1蔗糖业发展概

5、况2011年中国糖料作物播种面积181万hm2,同比增长7.28%。其中主产区广西糖料作物播种面积104万hm2,同比增长2.63%;云南糖料作物播种面积33万hm2,同比增长13.86%。2011/2012榨季全国收购糖料量将达到10008万t,产糖1200万t。其中广西预计产糖量为7⑻万t,云南预计产糖量为210万t以上。2011/2012榨季国内食糖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国内糖价在一定时间段内将持续高位运行。蔗糖业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产糖量、消费量均占世界食糖总产和总消费量的7%左右[1]。

6、2蔗糖业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2.1蔗农分散种植甘蔗,规模效益难以实现目前,国内不少蔗区甘蔗的种植仍然以“单家独户”的模式为主,处于零星生产状态,而世界主要产糖大国蔗区规模较大,多以农场或糖厂自办基地为主。如美国糖厂的甘蔗原料大部分由自己的农场供给,很少部分靠农场主供给,其拥有的蔗地规模一般有近千英亩,植蔗的单位生产率比中国高4〜8倍[2]。相对封闭的种植模式使得甘蔗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并且割裂了与其他蔗农的沟通联系;原料蔗的出售也只能被动地等待制糖企业与之联系,对于原料蔗价格的波动不敏感。与此同时,这种封闭的模式无法真正改进甘蔗

7、的良种培育技术,原料蔗产量和质量无法提高,规模效益难以实现。2.2产品单一,产业化经营模式相对落后我国主要蔗区的产品比较单一,集中于白砂糖和绵白糖两种产品,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而在国外蔗糖业发达地区,制糖企业正在大力发展以甘蔗为原料的综合产品,有些糖厂的蔗叶、蔗渣利用率甚至达到W0%。同时,中国蔗糖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相对落后,基本上都是属于筒单的“企业+蔗农”模式,缺乏制糖企业和蔗农之间有效沟通的平台,往往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双方难以达成互利双赢的协议、双方的利益也缺乏保障的局面。一旦遇到糖价剧烈波动、市场不

8、稳定的时期,制糖企业和蔗农都只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履行协议,违约风险大幅度增加。2.3制糖企业分工不合理,产业链较短目前世界主要产糖大国大多数都实行原糖、精炼糖“两步法”生产模式,食糖生产特点是“季节性生产,全年加工”。但中国某些地区的制糖企业基本上只能在甘蔗收获期进行生产,尚未按分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