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ID:28188408

大小:7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_第1页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_第2页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_第3页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_第4页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一、茶叶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方法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10

2、001500倍。2、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蒌缩。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3、茶跗线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

3、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芽叶萎缩。该螨年发生20—30代,以雌成螨在残留芽叶、鱗片、叶柄。缝穴及杂草上越冬。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有利其发生。一般夏秋茶发生较危严重。防治方法:参照茶橙瘿螨。4、茶短须螨:以成、若螨刺吸成叶或老叶汁液,致使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常有紫色斑块,主脉及叶柄变褐,后期霉烂,引起大量落叶。防治方法:(1)做好茶园抗旱工作,清除茶园落叶及杂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逆力。(2)秋茶结束后,害螨越冬前喷施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进行防治。(3)在害螨发生

4、高峰前喷20%哒螨酮或15%火螨灵2000—3000倍或73%克螨特2000倍或25%喹硫磷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5、茶蚜: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且常以芽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危害,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防治方法:(1)及吋分批多次采摘。(2)药剂通常选用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喷施,尤要喷湿叶背。6、黑刺粉虱:在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发生。被

5、害枝叶发黑,严重时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产质量。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结合修剪、台刈、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其发生。(2)生物防治:应用韦伯虫座孢菌菌粉0.5-1.0公斤/亩喷施或用挂菌枝法即用韦伯虫座孢菌枝分别挂放茶丛四周,每平方米5-10技。(3)化学防治:根据虫情预报于卵孵化盛期喷25%扑虱灵800倍或25%天王星1000倍或50%辛硫磷1000倍,注意务必喷湿叶背。7、茶丽纹象甲:又名茶小黑象鼻虫。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幼虫在土中食须根,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致使叶片边缘呈

6、弧形缺刻。严重时全园残叶禿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防治方法:(1)耕翻松土,可杀除幼虫和蛹。(2)利用成虫假死性,地而铺塑料薄膜,然后用力振落集屮消灭。(3)于成虫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菌粉,亩用菌粉1—2公斤拌细土施土上面。(4)成虫出土高峰前喷施2.5%天王星800倍或98%巴丹800倍或与871菌粉0.5—1.0公斤/亩混用。8、茶卷叶蛾:群众俗称“包叶虫”、“卷心虫”,幼虫卷结嫩梢新叶或将数张叶片粘结成苞,多达4-10叶,幼虫潜伏其中取食危害。严重时大大降低茶叶品质和产量。防治方法:(1)随手摘除

7、卵块、虫苞,并注意保护寄生蜂。(2)灯光诱杀成虫。(3)掌握1、2龄幼虫期喷药防治。可选用80%敌敌畏1000倍或2.5%天王星或25°%喹硫磷800倍。9、茶枝蠊蛾:乂名蛀梗虫,分布我市各荼区。幼虫蛀食枝条常蛀枝干,初期枝上芽叶停止仲长,后蛀枝中空部位以上枝叶全部枯死。该虫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蛀枝中越冬。防治方法:(1)在成虫羽化盛期,灯光诱杀成虫。(2)秋茶结束后,从最下一个排泄孔下方5T处,剪除虫枝并杀死枝内幼虫。二、茶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1、茶白星病:(1)症状: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初生针头大的褐色

8、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小病斑,直径小于2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周围有褐色隆起线。后期病斑散生黑色小粒点,一张嫩叶上多达百多个病斑。(2)发病规律: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以菌丝体在病枝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当气温升至ior以上时,在高湿条件下,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幼嫩芽梢。低温多雨春茶季节,最适于孢子形成,引起病害流行。高山及幼龄茶园容易发病。土壤瘠薄,偏施N肥,管理不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