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doc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doc

ID:28189405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设计课题: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三叠》课时:1课时课型:音乐鉴赏授课对象:高一学生授课:安岳实验中学谯红梅实施教材:人音版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聆听琴歌《阳关三叠》,学会演唱歌曲第一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感知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2.唱会并唱美琴歌《阳关三叠》的第一叠,了解琴歌的概念及“阳关三叠”之意。3.通过作品《阳关三叠》的欣赏与学习,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琴歌的学习兴趣,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结合的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

2、想感情。【教学重点】欣赏琴歌《阳关三叠》,唱美第一叠,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教学难点】在音乐活动中感悟琴歌中的人文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学环境引入法:课前3分钟教师弹奏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回忆二十四节古琴曲,强调古琴、古筝音色等共同之处,本教学环节将用古筝代替古琴音色进行教学)。1.情景“回放”,展示课件音画,引入课堂。提问学生: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什么时代的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引导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古代人们离别时的场景)。2.教师:假如要你为这张图片配上一首古诗,你将选择哪一首?学生:学生自行选择古诗。3.教师引导学生思

3、考王维诗歌的创作背景并补充总结。将学生分成三组自主探究,教师再总结。提问:诗歌创作朝代及作者是谁?王维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699---759)的《送元二使安西》 原诗为七言绝句(结构),是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表现内容)而作。《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一首较为平常的七言绝句,但它却集中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诗中有歌,歌中有诗(意境美),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诗的韵律上均能体现"诗歌美"。4.学生集体朗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教师古筝配乐)二、教授新课(一)、琴歌知识教师弹奏1.教师提问:教师何种乐器配奏?(古筝)引出抚琴歌唱

4、的琴歌《客至》(刘杨)。2.播放琴歌《客至》(刘杨),让学生总结鲜明特点(吟唱+古琴弹奏),引出琴歌定义。总结:随着古琴弹奏而吟唱的歌曲我们把它称作琴歌。(有歌词的琴曲)其特点是歌者抚琴轻吟低唱,是古代文人最喜爱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古人喜欢把诗引入歌中,进行弹唱。(二)、《阳关三叠》上阕学习1.教师:古人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谱曲吟唱之后,便形成了千古传唱的著名琴歌,命名《阳关三叠》,现在就请大家一起聆听欣赏一下古人是如何来吟唱的。思考:(1).何为“阳关”?“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的古董滩上,在玉门关南,而古以南为阳,故称“阳关”,阳关是古代中外陆

5、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2).何为“三叠”师:同学们听到了几次相同旋律?三次是否是相同歌词?生:。。。。。(学生思考并回答)同一旋律反复出现三次师:为什么古代的人在分别时要将一段旋律反复吟唱三次呢?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学生思考并回答)依依不舍,无比眷恋,难以掩喻的悲痛心情,也说明了歌中两位友人的感情非常深厚。教师总结:“三叠”: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吟唱三遍,故称三叠。(演唱时将其中诗句反复吟咏三遍,用一个曲调作反复变化,叠唱三次。)3.再次聆听(教师范唱-----古筝自弹自唱)第一叠,体会诗词情感的

6、色彩变化与音乐要素之间的密切配合音乐是如何表现(音高、旋律、节奏)的?歌曲中哪一句最能表达送别之情?4.跟古筝轻声哼唱上阕歌谱。提问:哪一句比较难唱?(第二句难点教唱)5.教师演示,挥动旋律线条(手势提示):指导学生演唱,并感受韵律美。“客舍青青柳色新”。6.教师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断奏式,加入拖腔)演唱第二句歌词,学生指出不同之处,并学习哼唱。7.跟古筝哼唱琴歌,加入拖腔,进一步表现韵律美。8.请一位学生演唱(教师提示:节奏前松后紧,拖腔有韵味)9.学生跟音乐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教师指挥。(三)、《阳关三叠》下阕学习(1)教师:同学们演唱到第四句“西出阳关

7、无故人”,感觉歌曲是否结束呢?学生:终止感不够鲜明,提示音乐还要继续发展。教师:刚才我们学习的是上阕,还有下阕,所以结束感不够明显。完整聆听,思考:上下阕有什么样的关系?(情绪对比)下阕中是哪一句突出表现了激动的情绪?(音高)(2)难点学习:“遄行,遄行”,八度大跳。(3)学习演唱下阕。(4)完整演唱上下阕,感受别恨离愁的主题,注重情绪对比。教师总结:《阳关三叠》在古代家喻户晓,千古传唱,现代王震亚先生还将其改变成合唱曲,是一首艺术性很强的歌曲。三、创造与活动——情境创编与体验1、通过我们的学唱以及模仿,相信大家对于这首歌所反映的音乐内容及情绪有了一定的

8、认识,现在就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编这样一台音乐情景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