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

ID:28195949

大小:5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_第1页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_第2页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意识郭晓兰四川省江油市华丰初级中学校621700一、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分析1.教师不注重“文化意识”理念的培养。部分教师难以理清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不能很好地开展文化意识教学,甚至根木不重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把英语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当作教学的全部内容,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收集、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英语水平难以获得显著的提高。尤其是以中考为中心的功利教学下,大部分教师都将精力用于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上,即使在课堂中开展了文化意识

2、教学,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多拿几分而己。2.学生没有系统地理解丙方文化。学生了解丙方社会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材、杂志、网络和电视等间接途径,很少有学生亲自到丙方国家或是和丙方人交往而直接感受两方文化,从而使得学生的丙方文化知识大多是间接经验。被动的信息接受方式,使得学生文化知识获取的主动性降低,导致文化知识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过于零散。与此同时,来自间接经验的文化知识使得学生难以充分理解丙方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和价值观。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过于重视语音、词汇、语法等内容的学习,而忽视了

3、语言中蕴含的社会文化规则和文化内涵,导致难以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这是由于词语概念意义容易掌握,而词语的文化内涵与外延较难掌握,从而导致学生常常不能恰当、准确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语言交流的意图,难以运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二、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牛.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H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

4、兴趣,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资料研究表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都有充分反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文化渗透:1.词汇中的文化渗透。由于文化的差异,有吋在一种语言中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如在英语里的hippie,在汉语中找不到对应词,它们是美国社会特有的产物。要让学生理解就必须进行文化方面的解释。Ml样,汉语中的“阴”、“阳”及“豆腐”等,在英语中也找不到对应词。另外,由于文化的差异,两种语言指称意义相同,但文化涵义不同。例如汉语中的“红色”是喜

5、庆的象征,而美国人却习惯用“red”表示“气愤”、“罪行”。还有“blue”的基本意是“蓝色”,但在“Shelooksbluetoday”句子中就不是“蓝色”的意思,而是“她今天看起来心情很郁闷”。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讲词的基本含义,更要让学生懂得词汇的社会文化内涵。2.语法中的文化渗透。不冋民族的文化在各自语言的语法上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记。因为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是由思想反映现实的角度以及人们思维方式决定的,它也属于文化之列。例如,汉语语法关系主要靠次序和语意关系来表达,多重意而轻形。而英语则注重句子结构和

6、逻辑的合理,注重以形统意。在讲吋间和地点吋,中国人习惯是从大吋间、大地点到小吋间、小地点,而西方人士则正好相反。因此,教师只冇通过语法中的文化渗透等形式,才能冇效地使学生加深对英语句子结构的理解,排除母语干扰,提高表达的准确性。3.语用中的文化渗透。语用文化就是语言交际文化,即与人交往吋所必须遵循的语用规范。如:“Howoldareyou?”(你多大了?)“Areyoumarried?”(结婚了吗?)“Whereareyougoing?”(你要去哪?)“Whatareyoudoing?”(你在做啥?)“Howmu

7、chmoneycanyouearnamont?”(你一个月能赚多少钱?)……这些对个人情况的询问,在中国体现了亲密与关怀,而在西方文化中则属于个人隐私,对这几方面的询问是触犯了英语中的禁忌。又如称呼的文化差异,英语国家的人名有时为了表示亲近和纪念,往往取与长辈相同的名字,这在中国则是一种禁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两种不Ml文化的对比,使学生在交际中避免语用错误,更加得体地运用语言。如对别人的赞扬要表示感谢而不要谦虚;日常用语中包括对家人在内要多用“please”、"thankyou"等表示礼貌;在与外国人交谈时,

8、应尽量避免询问对方的年龄、薪水、住房、婚姻状况等方面的情况,以免引起对方的反感。与此冋吋,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称呼、打招呼、告别、询问、致歉、打电话等方面不同的用语习惯。此外,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说出和听到的话语外,还伴随着大量的非语言信息,如语言的语调、语速,交际吋的距离和身势、表情等。例如初次见面吋,英美人的接吻与中国人的握手,以及英美人耸肩、手势V表示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