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目专题目整理汇编

中考语文试题目专题目整理汇编

ID:28205785

大小:300.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08

中考语文试题目专题目整理汇编_第1页
中考语文试题目专题目整理汇编_第2页
中考语文试题目专题目整理汇编_第3页
中考语文试题目专题目整理汇编_第4页
中考语文试题目专题目整理汇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目专题目整理汇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课外文言文阅读1.(2011•广东省)言默戒杨时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

2、思。(2分)(1)或旦而不鸣或:-(2)皆足取祸也取: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答案】1.(1)有的(2)招致2.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3.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4.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2.(2011•广东省佛山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1、2题。  荣累之辨  (东汉)王充  高士所贵,不与俗均,故其名称,不与世同。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细,于彼为荣,于我为累。偶合容说,身尊体佚,百载之后,与物俱殁,名不流于一嗣,文不遗于一札,官虽倾仓,文德不丰,非吾所臧。  (王充《论衡.自纪》)  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不赞赏怎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身体和草木一样枯萎了,名声却和日月一样明亮;经历和孔子一样,处于困境;文章却同杨雄不相上下,算得一双,

5、我认为这样的人是光荣的。2、德行不高,名声不好,没有什么作为,没有好文章的人。3.(2011•广东省湛江市)于令仪不责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摘自《渑水燕谈录》)【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贯铜钱。21.下列各

6、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诸子禽之禽:通“擒”,抓获B.汝素寡悔素:一向,平时C.问其所欲欲:欲望D.卒为良民卒:最终2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23.请简要概括于令仪的性格特点。(2分)【答案】21.C22.译文:你太穷了,晚上背着十贯铜钱回家,恐怕会被人责难的。23.宽厚大方,处处为别人着想。4.(2011•湖北省宜昌市)一、领会杉树之直节,仰慕君子之德行(16分)南康直节堂记◆苏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

7、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①。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②称,不为皦察之政③,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④,而其为人可得也。堂成,君与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⑤,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元丰八年正月十四,眉山苏辙记。(节选自

8、《栾城集》)【注释】①填委:堆放。②循吏:奉公守法。③皦察之政:皦(jiǎo):白、明亮。严明苛刻的政令。④说:同“悦”,喜欢。⑤曲:弯曲,这里指品行不正的人。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揭()阴()柯()安()7.请在原文中另找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