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排痰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的效果评价

振动排痰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的效果评价

ID:28213121

大小:4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振动排痰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的效果评价_第1页
振动排痰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的效果评价_第2页
振动排痰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的效果评价_第3页
振动排痰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的效果评价_第4页
资源描述:

《振动排痰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的效果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振动排痰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应用的效果评价明庸芳(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四川自贡643000)【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试验组采用振动排痰法排痰,对照组采用手工扣击排痰,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心率、血压、PaCO2、PaO2、SaO2。结果:两组患者在呼吸、血气分析比较显著差异,P<O05。两组患者在排痰前后心率、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振动排痰效果优于人工叩击排痰,且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减少平均住院

2、H。【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振动排痰;手工排痰【中图分类号】R32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453-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以慢性反复咳嗽、咳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为主要临床特征[1],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COPD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如何促进患者痰液的排出,仍是临床护理中的难题。我科从自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我科使用振动排痰仪排痰与人工叩击法排痰进行对比观察,收到了良

3、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均符合COPD急性发作期的诊断标准[2];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634±26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581±55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木病情等方面比较,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o05)。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平喘、吸氧、解痉、化痰、雾化吸入、营养支持等处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应用G2000型振动排痰:采用成

4、人常用自动模式,由专门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操作,操作者一手要固定住患者的身体,另一手持排痰仪的把柄,缓慢地将叩击头放在患者的身体表面进行缓慢移动,从患者的右侧肺下叶开始,慢慢向上叩击(从外往里,从下向上),覆盖整个肺野。在患者的感染部位可适当地延长吋间和增加频率,以促进其深部排痰,根据患者的病情、体格、耐受度等选择频率约在15〜30Hz,3次/d,每次15〜20min。治疗时患者采取侧卧位,先做一侧,做完后再给患者翻身做另一侧。对于不能翻身的患者,可选择前胸、两肋部位进行治疗。操作过程中指导患者奋效咳嗽以助排痰,同吋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呼吸、咳嗽、咳痰等情况及有无发绀、胸闷、呼吸困难、

5、出汗等不适,避免快速随意移动叩击头。每24h评估一次疗效,评估咳痰量、病变部位的呼吸音、啰音变化、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1〜2周后复查胸片。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扣背排痰法,操作者扣背时手固定成背隆掌空,双手指和拇指并拢,手掌弓呈杯状。先从患者的右侧到左侧,用手腕力量[3],以3-6HZ的频率奋节奏地反复叩击背部或胸部痰潴留肺段的相位胸壁,使黏液分泌物松动以排出,叩击的力量以患者不感疼痛为宜,3次/d,每次15〜20min。13纳入与排除标准131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②PaO2等于或低

6、于73kPa(55mmHg)或SaO2等于或低于88%,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或PaO2介于73kPa(55mmHg)和80kPa(60mmHg)之间或SaO2为88%,伴有肺动脉高压,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周围性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55%>。132排除标准:COPD合并老年痴呆;肺结核;肺癌;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4观察指标:检测两组患者24h的排痰量、呼吸音(R)、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aO2)等各项指标的变化。15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冇统计学意义。2结果

7、两组患者7d后各项指标比较(x±S)组别PaO2(Kpa)PaCO2(Kpa)SaO2(%)HR(次/min)R(次/min}SBP(mmHg)对照组试验组641±051*982±078758±057★532±040860±330^95±22178±89A76±76294±281★1987±l9412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