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化政治的忧思

媒介化政治的忧思

ID:28221013

大小:10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8

媒介化政治的忧思_第1页
媒介化政治的忧思_第2页
媒介化政治的忧思_第3页
媒介化政治的忧思_第4页
媒介化政治的忧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媒介化政治的忧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媒介化政治的忧思【本文摘编自作者今年5、6月间以“媒体化政治”为主题的三次讲座,分别是在中组部司局级干部培训班上的授课,以及受邀赴司法部和外交部进行的专题讲座。当下“媒体化”和“公关化”已是当前中国政治生态中一个显著态势,值得更多人的思考和讨论。本文为讲座内容的摘录。】今天要与诸位讨论的问题,简单来概括就是“宣传媒体化”和“行政公关化”。具体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今天的政治生态,有越来越多媒体逻辑和公关逻辑的介入,从危机应对到舆情调查,从国家形象到城市品牌,从政府公关到新闻发布,这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热词,也是近年来,尤其是奥运年之后,各级政府宣传工作的重

2、点。当我们的行政部门日复一日地疲于应付舆论的挑战,或者乐此不疲地在商业媒体中拓展影响的时候,最好也应该冷静地反思一下这些势不可挡的媒体思维、公关行动,到底给我们的行政司法过程,给中国的政治生态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提到行政工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曾经引发争议的小例子可以与大家分享。2012年,在微博的影响力达到顶峰的时候,有一个叫杨锦麟的电视主持人,也是微博大V,去杭州参加活动。他下飞机后叫出租车,据说被司机多收了钱,于是立刻发微博吐槽。由于粉丝量众多,这条微博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令人没想到的是,当天晚些时候,杨锦麟的微博又有一条更新,说杭州市的某

3、副市长亲自给他打电话,郑重向他道歉,并表示要立即协调处理。而且,杭州市的市委书记也对此事做了专门批示。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整个行政司法体系的运行逻辑已经逐渐媒体化和公共关系化了。著名媒体人在微博上的几句牢骚,能惊动拥有近一千万人口大城市的主要领导,让他们放下手边关系民生安危的其他任务,专门问候和处理,如何去解读这样的现象?我用一句话来概括,不知道是不是恰当,那就是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媒体挟持行政资源的年代”。-..有这么严重吗?如果说市长道歉和市委书记专门批示还不算对行政资源的挟持,那么可以看看很多更敏感的领域,比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领域、公共卫

4、生领域,以及环境、治安、市政交通等领域,由于这些工作关切着城市中产的生活质量和安危,容易产生大范围恐慌,所以一旦出现危机事件,不管是真问题还是假新闻,都会牵动整个行政系统的力量和资源,几乎到了防不胜防的程度。当然,媒体舆论监督对于行政权力的正常运行和危机预警会有积极作用。然而,现在政府部门普遍面临的挑战是,真相还未确证、问题还未查清、处理方案还未讨论,就要面临媒体舆论给出的“结论”和接连不断的责问、审判。有一位长期从事公共关系培训的朋友对政府危机应对的时间压力有这样一段总结:“十几年前的培训班讲的是三天内给媒体交待,奥运会那年说六小时给媒体回应,现在是四

5、十五分钟就要进入全面公开与互动状态”。可以想见,在这样的压力下,媒体公关技巧和危机应急自然会代替调查协商成为公共事件中政府部门的第一要务。我自己所了解的情况,有些地级城市的领导班子,会因为一个环境污染的传言和媒体的后续报道,放下手中所有的政务,全面动员,第一时间赶赴事发地点,不计成本地参与“战斗”-..,甚至很多新闻通稿都是市委书记点灯熬夜、亲手拟定的。为了应对媒体,真正留给行政干部调查协商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稀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对媒体的认识都建立在规范性的职业伦理和社会功能角度上,比如,社会公器、舆论监督者、民意代表等等。然而,无论是传统

6、媒体还是网络传播,都有其自身的经济运营机制,在商业化程度如此之高,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我们凭什么相信行业伦理能够规范媒体和媒体人,让他们从公共利益的角度,而不是吸引眼球以获利的角度来行使权力呢?退一步说,杨锦麟们利用网络舆论监督市政运行,这或许有积极意义吧,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政府行为如此紧跟媒体的注意力,将对公众利益形成什么影响呢?-..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下,政府部门在舆情监测和危机应对上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舆情监测行业、数据分析行业和公共关系培训行业都因此成了暴利行业。可以想见,杭州市副市长能够很快获知媒体人的遭遇,也许就是政府斥资搭建

7、的舆情监测平台发挥了作用。更极端的现象是,有些网络营销公司和舆情调查公司已经逐渐勾连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通吃,一边鼓动谣言、发动水军,借机营销;一边为政府提供监测服务和联系删帖服务。而在行政系统内部,那些掌管网络信息的部门由此也获得了巨大的权力,成了其他部门于公于私争相公关的对象。由此,一个制度性的舆论商品化态势逐渐形成,它对公共资源的损耗已经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所谓“媒体挟持行政资源”,还不过是一个行政资源浪费的问题,而我今天想讲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整个行政司法体系的运行逻辑已经逐渐媒体化和公共关系化了。一个简单的现象,就是近几年

8、来政府公共关系培训的火爆。这些培训有理论也有实践,既有案例传授,也会安排在摄像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