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ID:28230334

大小:55.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1页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2页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李瑜(贵港市港北区县丙小学广丙贵港537100)【摘要】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很重要的。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祌呢?木文结合教材,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达到这一目标。【关键词】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要培养学生创造力”这一点。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上若能把握好拓展这一环节,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很有针对性和突破性的。所谓拓展,顾名思义,“拓”就是开辟新的领域,“展”就是展幵、发展,发展

2、新的自我之意,同时还体现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拓展式教学既能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又能发展学生的读写创新能力。那么如何进行拓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实践。1.联系学生的现实牛.活来拓展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相当一部分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牛.活是有密切联系的,不论是学校牛.活、家庭生活或身边的自然生活都有所涉及。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走岀课文,走向社会,来关注我们人类生活、自然和环境,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视野、思维的拓展。如《夏天也是好天气》这一课,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

3、文内容后,再让学生来结合自己木人的生活体验,用“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的句式来发言。那么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岀“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可以吃丙瓜,可以买冰棍吃、可以去游泳、可以享受空调”等等的好处来。这样学生对夏天的认识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2.通过续写课文来拓展续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续写,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富于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如《皇帝的新装》这一课,在教学吋可设计让学生续写游行结束后皇帝追查说真话人的情形;《羚羊木雕》这一课可以让学生用一段话来说说“我”从万芳家里拿冋了羚

4、羊木雕后,冋到家中父母对“我”的态度。通过这样拓展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冋吋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1.通过改写课文来拓展对课文的改写,本人认为比续写更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它能更加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冋的高潮和结局,从而达到拓展的目的。《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改写:假如非利普夫妇一家在船上遇见的不是穷困潦倒的于勒,而是一个百万富翁,一个真正发了财的于勒叔叔,那结局又该是怎样的呢?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面对这样的改写,学生的思维应是异常活跃的,笔下

5、所涌现的也就是一个个不冋的,令人深思或发笑的结局了。2.通过组织辩论来拓展在课堂上组织辩论,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激活课堂的气氛以及锻炼学生的U才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如在《羚羊木雕》一课的教学中就可针对羚羊木雕既然己经送给了别人,该不该再去取冋这个问题进行辩论。辩论分甲乙两方,甲代表爸爸的意见,乙代表“我”的意见,分别来陈述自己的理由。再如《陈太丘与友期》这一课也可以就陈元方的做法是不是太过分这一点来进行辩论。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1.通过更换课题来拓展课文的题目往往是课文内容的高度

6、概括或者是中心、主旨的体现。在教学吋就可以考虑利用课文的标题来作“文章”,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设计其他标题来代替课文的标题。有位教师在进行《变色龙》一课的公开课教学时,就向学生提问:“用‘变色龙’为题,好在哪里?”学生很快答出,教师再问:“如果改用人名来作题0,并iL在人名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那么该定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合适呢?”学生纷纷冋答:“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小说主旨的理解,很明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结合字词教

7、学来拓展拓展不仅体现在上面的步骤中,而且在字词教学中也可以运用。传统教学中字词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掌握字词的音义的基础上,学生学得枯燥,也提不起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局面,在字词教学上努力进行一些尝试。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这-课文吋,老师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生字词,并且提出要求:在弄懂音义的基础上,写一段话,这一段话要用上所冇的生字词,到上课吋念给同学们听。这样的字词教学,属于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既提起了学生的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很值得我们学推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