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

ID:28234414

大小:77.2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_第1页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_第2页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_第3页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_第4页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发育性髖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发育性髖关节脱位(DDH)患者给予外科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54例(58髋关节脱位),针对所有患者实施切开复位治疗,选择骨盆截骨术、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以及头臼成形术等个性化手术方式治疗。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完成手术后的患髋关节功能以及X线的各项数据进行准确收集并整理,选择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评估标准对最终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外科治疗后针对患者进行为期5个月〜1年的随访,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进行分析,其中优32髋,良21髋,可4髖,差1髋,优良率91.4%。结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和最佳手术治疗时机或手术后髋关节僵硬及髖臼、股骨头发育畸形的患者,选择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最终获得的近期疗效较为显著,针对远期效果仍然需要对患者实施进一步随访。【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骨盆截骨;股骨截骨;股骨头成形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主要指的是髋关节在发育时,表现出特殊病变(空间以及时间不稳定)的一种疾病总称,主要分为髖关节脱位、髋关节半脱位以及髋臼发育不良等[

3、1]。随着医学事业的长期发医师们对DDH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许多病例因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手术后再脱位或髋关节僵直,股骨头坏死、畸形。针对此类患者需要选择手术的方法给予临床矫正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治疗难度。本文主要针对本院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54例(58髋关节脱位),选择对应方法给予临床治疗,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确切,现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54例(58髋),其中男5例,女49例,双侧5例,单侧49例,年龄2〜19岁,其中2〜14岁,53例,19岁患者1例

4、,病例按髖关节脱位分度[2]:1度2髋,II度9髋,III度47髋,对所有患者实施相关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为DDH。1.2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自身年龄,实施手术前体格检查,术前CT和X片测出股骨颈前倾角、颈干角、髖臼指数及股骨头脱位高度,术前个性化设计手术方案,术中再根据具体情况,本科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或Pemberton髓臼成形术或骨盆Gcnz截骨术+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或+髋臼成形、股骨头成形等方法。1.3术后处理完成手术后53例(57髋)选择髋“人”字石膏进行固定,大龄(8〜14岁

5、)固定3〜4周,低龄(2〜越深入,许多病例因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手术后再脱位或髋关节僵直,股骨头坏死、畸形。针对此类患者需要选择手术的方法给予临床矫正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治疗难度。本文主要针对本院收治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54例(58髋关节脱位),选择对应方法给予临床治疗,最终获得的治疗效果确切,现将临床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54例(58髋),其中男5例,女49例,双侧5例,单侧49例,年龄2〜19岁,其中2〜14岁,53例,19岁患者1例,病例按髖关节脱位分度[

6、2]:1度2髋,II度9髋,III度47髋,对所有患者实施相关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为DDH。1.2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自身年龄,实施手术前体格检查,术前CT和X片测出股骨颈前倾角、颈干角、髖臼指数及股骨头脱位高度,术前个性化设计手术方案,术中再根据具体情况,本科采用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或Pemberton髓臼成形术或骨盆Gcnz截骨术+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或+髋臼成形、股骨头成形等方法。1.3术后处理完成手术后53例(57髋)选择髋“人”字石膏进行固定,大龄(8〜14岁)固定3〜4周,低龄(2

7、〜8岁)固定6〜8周,术后2周出院,拆石膏前再次入院,大龄DDH拆除石膏,双下肢外展60°皮牵引,在牵引下,由专业康复医师指导行非负重的主、被动髋关节功能锻炼约3周,去除牵引床上活动,髋关节屈伸活动达90°以上才能出院,出院后嘱患者床上非负重自行主动活动术后3个月以上才下地,逐渐负重行走。早期康复训练时注意有无脱位,若脱位(本组3髋)出现及时,麻醉下闭合复位,再次石膏固定6〜8周,所有患者术后,前3个月每1个月复查1次,3个月后每3个月复查1次,并嘱患者有异常随诊。2结果全部病例均无切口感染,除1例外

8、均二次入院康复髋关节功能训练,4例因术后再脱位第三次入院。对患者下蹲情况及疼痛情况进行详细观察,观察患者肢体是否表现出短缩症状,对患者实施Trendelenburg试验,有效明确患者髖关节的活动范针对髖关节正位X片对患者股骨头,Shenton氏线,关节间隙,髖臼角“Y”形成有已愈合的为Sharp角以及臼头覆盖指数等准确实施具体的量分评定[2],最终评定结果为:优:32髋(26〜30分),良:21髖(21〜25分),可:4髖(16〜20分),差:1髖(彡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