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

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

ID:28238876

大小:67.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_第1页
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_第2页
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_第3页
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_第4页
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摘要:采用拟稳平差方法对1992—2011年陕西关中重力测网流动观测资料进行平差计算,获得各期高精度重力值,利用Kriging插值算法获得差分及累积重力场变化图像,结合1998年1月5日泾阳MS48地震及2009年11月5日高陵MS44地震,分析2次地震前后重力场及重力点值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次地震前后都有较明显的重力异常变化,变化过程表现为正向令D负向令D正向重力变化,符合地震扩容模式;2次地震的发生与渭河断裂及泾阳一渭南断裂构造活动有关,震中位置处于重力等值线零值线及拐弯处,但2次地震前重力累积变化不明显;关中西部

2、重力测点在2次地震前后重力值变化显著,关中东部重力点值变化不明显,震中附近的测点在泾阳地震前后变化明显,在高陵地震前后变化不明显。关键词:关中地区;流动重力测量;重力场变化;泾阳MS48地震;高陵MS44地震中图分类号:P315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6602-0248-090引言我国流动重力测量始于20世纪60年代邢台地震发生后,其结果反映的是区域重力场的非潮汐变化信息。地震在孕育过程中伴随着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地壳内部物质迁移以及地球介质密度变化,这些信息可以被流动重力测量观测到。随着高精度重力测量仪器的发展和流动重力网的优化改造,流动重

3、力的监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研究表明,在大、中强地震前后可以观测到显著的重力变化,甚至在一些中小地震前后都可以观测到重力变化。因此通过研究重力场变化特征,可为区域地震趋势的研判提供参考依据。优化改造重力监测网的布局,对捕捉地震前兆信号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学者在6级以上地震的中短期预测预报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重力测量是一项有效的地震前兆监测手段。陕西关中重力测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于90年代初进行了优化改造。重力测网每年观测1期,2008年汶川MS80地震发生后,加密为每年观测2期。重力测网观测期间,发生了1998年1月

4、5日泾阳MS48地震、2009年11月5日高陵MS44地震,针对这2次地震事件,不同的学者对其发震构造、震源机制、地壳形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关中重力测网重复观测资料,对泾阳MS48地震、高陵MS44地震前后的重力场、重力点值时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重力场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同时对地震前后重力变化进行机理分析。1测区概况及数据处理关中地区位于鄂尔多斯块体、甘青块体、华北及华南块体之间,在我国现代构造变形的大陆动力学格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关中地区不仅是我国东西部大地构造的分界带和解耦带,也是鄂尔

5、多斯、华北、华南等构造块体差异运动的调节带。区域内发育了大量左旋走滑及正断性质的断裂,如陇县一宝鸡断裂带、渭河断裂、华山山前断裂、秦岭北麓断裂、口镇一关山断裂等,这些断裂不仅控制着区域内构造应力场分布格局,对地震的孕育过程也具有重要的影响。1998年1月5日泾阳MS48地震、2009年11月5日高陵MS44地震均发生在渭河断裂附近的泾阳一渭南断裂上。关中重力测网主要覆盖关中地区,大体范围是。自1992年起,每期由2台LCR-G型重力仪开展观测。为了确保相对重力联测精度,减少仪器误差影响,仪器格值在测前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了长基线场地标定,观测精度达到规范要求。关中

6、重力测网包括121个测点,但由于破坏及改造,每期测点个数及网形不尽相同,但基本保持观测120个点左右,关中地区重力网及主要构造见图1。平差计算采用中国地震局实用化攻关推广软件LGADJ,平差起算基准采用拟稳基准,拟稳点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①观测资料连续,没有中断和停测;②点值变化平稳,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变化;③测点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区,离活动断裂相对较远;④墩标稳定,属于混凝土埋石点。按照上述原则选择了测区的9个测点,拟稳点具体情况见表1。平差计算过程如下:①资料预处理,进行固体潮、气压、一次项、仪器高、周期误差等改正;②对多期重力资料计算结果进行整体分析,了解不

7、同仪器的观测精度,以此确定各台仪器的先验方差,再进行平差计算,确保结果合理可靠;[JP2]③采用kriging插值算法进行重力值拟合推估,同时进行样条平滑和高斯滤波。最终得到重力测点精度平均值优于10x10-8m/s2,精度统计详见表2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分析21泾阳MS48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差分变化[KG可知,渭河盆地内部重力场等值线空间展布基本沿着渭河断裂、扶风一礼泉断裂和北山山前断裂等,渭河断裂南侧重力场主要表现为负值变化,其北侧主要表现为正值变化,预示着该时段重力场变化特征受活动断裂带控制。在永寿、三原及大荔等地区出现重力线拐弯现象,研究表明这些拐弯部位有

8、利于地震孕育,近年来多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