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问责-概念建构-机制缺失和治理途径

公民问责-概念建构-机制缺失和治理途径

ID:28254030

大小:57.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公民问责-概念建构-机制缺失和治理途径_第1页
公民问责-概念建构-机制缺失和治理途径_第2页
公民问责-概念建构-机制缺失和治理途径_第3页
公民问责-概念建构-机制缺失和治理途径_第4页
公民问责-概念建构-机制缺失和治理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民问责-概念建构-机制缺失和治理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民问责:概念建构机制缺失和治理途径摘要:公民问责是公民个人或公民集体主张或指控政府及其官员责任的社会行动。公民问责是公民为主体的异体问责,具有相对于同体问责和其他畀体问责的独特优势。但由于当前我国公民问责机制多方面的缺陷与不足,限制了公民问责的发展,抑制了公民问责的功效。要促进我国公民问责,就必须促进政务公开,畅通问责渠道,建立问责回应机制,完善公民的权利保障,加强对问责者的激励,提高公民问责的技巧和能力。关键词:公民问责;政府应责;公民问责机制;问责工具;同体问责;异俸问责;网络监督中图分

2、类号:D63;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194(2010)01—0062—07一、公民问责的缘起、概念及其优势自2003年“SARS”危机以来,行政问责风暴此起彼伏,席卷中国官场,各级政府有一大批官员在各种问责事件中受到不同程度的责任追究。同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制定和出台行政问责制度,将行政问责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推动了中国行政问责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众所周知,当前的行政问责主要是党政体系的“同体问责”和“上问下责”,而缺少“异体问责”和“下问上责”,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

3、陷和不足。因此,加强“异体问责”和“下问上责”的主张一直格外引人注目。相应的政策主张包括强化人大监督、司法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和促进公民参与等。其中,人大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涉及政治法律体制的一些基本问题,虽然其状况对行政问责有着深刻而重要的影响,但行政问责研究更多是将其作为前提性的或外在性的条件来予以对待的,而并不直接研究这些问题。行政问责的研究者大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了公民参与的必要性、价值或意义。一些研究者(李妙然,2005;汪伟全,2007;周亚越,2008;朱燕,2008;程

4、鹏,2009;刘永彪,2009;等)还直接分析了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问题。但是,在公民参与行政问责的语境中,行政问责是党和政府机关及其他权力监督机关与被问责的政府及其官员之间的二元关系建构;公民主要以举证者或见证人等角色进入到问责活动中来,并且通常是消极被动的、边缘性的或临时性的存在,服从于权力监督机构的议题、节奏和进程;在权力监督机构主导的问责结构中,公民参与既不是行政问责的必要条件,也非行政问责的充分条件。换言之,公民参与对于问责固然具有支持性作用,但没有公民参与的行政问责是完全可能的。公民有

5、问责的权利,也有问责的动力,是问责政府及其官员的重要主体。根据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主权在民,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政府及其官员接受人民的委托,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虽然建立了各种权力监督机构来防范和制裁可能发生的权力滥用,但既然公民是主权者,建立政府就是为了保障和维护公民的权利,那么,对于政府及其官员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情况,特别是当公民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公民就应该能够以主权者的姿态站出来说话,主张或指控政府及其官员的责任,要求政府及其官员作出回应,制裁和惩罚那些失责或卸责的行为。这也就产

6、生了各种形式的公民问责。公民问责,简而言之,就是指公民发起的主张或指控政府及其官员责任的社会活动。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官员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公民个人或公民集体通过批评、检举、申诉、复议、诉讼甚至抗议的方式,对政府及其官员进行批评、责难和责任追宄。与之相应,对于来自公民的问责,政府及其官员或者要为其行动等作出回应性的解释、说明和辩护,或者要为之受到某种形式的制裁或惩罚。其具体形式包括质疑、指责、批评、检举政府及其官员的活动,也包括直接对政府或其官员提起诉讼甚至进行

7、抗议等性质的活动。总之,作为政治参与的一种特殊形式,公民问责是建构行政问责的途径,是依靠公民行动的力量来推动政府责任的发展。在公民问责的范畴中,公民是一个或一些积极主动的目的性行动者,是行政问责的建构者。通过公民行动建构起公民问责VS政府应责”的双边关系,这种互动具有某种直接民主的性质:公民问责直接指向政府及其官员,公民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控制着问责的议题、节奏和进程。与公民参与权力监督机关行政问责的情形不同,在公民问责的框架中,没有公民的出场,就没有公民问责。并且,没有权力监督机构的参与,也可以存

8、在公民问责。因为,公民既可以利用权力监督机构的资源来实现问责的目的,也可以直接主张和指控政府及其官员的责任。与之相应,公民问责的最终实现,既可以是权力监督机构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调查及制裁和惩处,也可以是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针对政府的抗议性行动,或者是政府及其官员直接向公民履行职责,兑现承诺,进行解释、说明或辩护等。从“委托一代理”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公民是权力的委托人,无论是权力监督机构还是政府机关,都是公民意志的“代理人”,因此权力监督机构对政府及其官员的问责,可以说是“代理人”对“代理人”的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